把握住詳盡的時間認識和對氣象變化的規律,用於指導我們的每一次春釣,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實現釣深而有所獲。
1、春初釣深:各地因氣候差異大,溫度高低不一。南方很多地區常常從年初的1月下旬就能感受到春風拂面的景象,而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會見到水庫之魚躍水的快樂鏡頭。然而,“三溫”仍處於冬天的後續階段,寒冷仍是主流。水庫之魚的活動范圍仍很狹窄,仍然窩居於較深水域。只要到水邊留心觀察,一米深的水下透明度較高,少有濁色,這說明淺水不是魚的生存條件(這並不是絕對的,有的年份,淺水亦有魚可釣),找2米以上深水做窩,才是明智之舉。初春的氣候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早晚寒冷。即便白天天氣晴朗,甚至把人裸露的手腕曬得生疼,但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氣溫便會大降,魚常在這兩個時段的前後,咬鉤率銳減,因此即使釣深,我們也要把握好下竿的時機,不要錯過魚肯咬鉤的時候。
2、陰冷釣深:天陰、寒冷,也是春天常有的氣象特點。除了早春的天氣仍處於以寒冷為主外,仲春三月也會遇到寒冷天氣,這主要是受北方冷空氣南下影響, 一般每次會影響2至3天,這時出釣,淺水因氣溫大幅突降,已是寒涼如霜,趨溫的魚兒早已龜縮在深水區,而那些水底有高坎土埂以及坑窪的地方,正是鯽鯉一類喜群居魚的所在。在有大片浮水植物如浮萍、水葫蘆遮蓋下的水域,亦是魚類避寒之處。草多的地方也會聚魚,水草越厚,水位越深,魚越多越大,如果是淺灘水庫,那些枯水草,即便水不深,大個的鯽鯉也會藏身於此避寒少遊動,此時把鉤餌垂下,大可在20分鍾內咬鉤。總之,冷天有深釣深,有草釣草,因為水底障礙物,是魚類既避害又避寒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