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差!小弟以前也是和你一樣一頭霧水,有些事要遇到過了,才會了解與領悟。(不包含鬼)
例如一樣淡水釣,釣水庫、野場動不動就超深場,拿個21尺,也許浮標只能在21尺竿長內才會出水被看得到,只拿13尺?先補齊8-9尺線長再說,補到夠長了你正拋、側拋也拋不出去了,除非拋破天斬!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到釣場,先看釣友用何竿長?一定會有其必要性,來決定竿長。
出大概多少?大約就是指貪大概多少長度的母線的意思。這點因人而異,小弟技巧有限,不逆風最多貪一尺二是極限,逆風就一定常鬧笑話了才是正常。有人號稱貪三尺,但他也承認不站著拋,還是拋不完全。所以貪線長度要以自己熟練度、揚竿手法、搏魚手法來定出來為宜。一般拋線組,順風正拋,逆風側拋為主要手法。側拋怎麼拋?文字不易表達出來,不如看一下有特別幾位釣友在逆風強大時,如何拋?事後多練習,就可領悟且必可成。它僅是一個簡單學習過程。
滿線,也是拋飽線的意思。一般56789、10H竿,多半一定貪母線若干長度之下,依上面個人熟練度、揚竿手法、搏魚手法的功力不同,而決定拋出後,是飽線?還是不飽線?有人揚竿粗魯,那就常中魚就斷,因此改拋不滿線來降低斷子線;相反的,有人揚竿功力不足,老是慢半怕,選擇拋飽線後,可取得不錯的中魚率(成數)為目的。所以揚竿手法,有時也會決定飽線、不飽線的需求。當然,通過不斷自主訓練後熟練的釣友,就較無此類似選邊站困擾。
特殊規格長度竿種,如12.3尺,多半是因應有牽管,被統一限釣管外(12尺竿尾外),為利於釣「管邊」(台語管腳或崁腳,都有人形容)好操作準確拋竿而設計。等於是為因應競賽、聯誼限制竿長,又需求拋竿、操竿便利性而有的竿長。一般不參加活動,可以略過這類長度。人工釣池最常流用的還是9、10、12、13、15、18尺類。而一般活動,多半會開放至最高13尺、最短12尺上下限。多一隻12.3尺的9公分,用12尺多貪個半尺除不除以2,其實意思差不多了,其餘13.5尺,用13尺下去貪,也是類似操作。常見休閑池,還在學習中釣友第一把竿就是12.3尺,不禁覺得老板沒有盡專業責任,怎推一把參考活動長度的竿子給不參加活動的初學者呢?雖然它也可釣,功能一樣,但未來釣友只要買了12、13尺,就知12.3尺母線管理上多了一種要長不長、要短不短的,出門在外管理不便。
而這些不同長度的竿種,要於釣場臨場應變法也不難想像。福壽早上六七點在岸邊,過八點後一直向池心靠,中午在池心,下午三點後又向池岸一直靠過來。所以就算魚也誘了,線也貪了,魚只在15尺處就餌,你只帶12尺,又能貪多少母線呢?釣不到難道靠北嗎?所以魚會在15尺正常吃,釣12尺的除非技巧高、天時地利在你這裡、餌又強,不然要改變魚的生態習性與周期,人的力量很小的,也不是每次、每天都靈光,順應它才有勝算。當然這種都是假設,只是用於討論,池畔會碰到的情況,很多沒有公式,更非人為可以操作,我們僅能盡力而已。
請參考一下,希望對大大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