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腳的粗細與魚的大小有差嗎
星期日在紅龍 因咬況不是很好
絲腳換了0.8
結果起來的都是3-4尾斤的
真是奇怪 頓點也沒比1.2的漂亮
於是又換回1.2的
起來的魚卻更大
為什麼呢
偶也有同樣的經驗
不過事後偶的判讀是
因為咬度不夠 造成拋餌次數減少
底下無餌 顧魚訊相對更少
換細絲腳 頓點漸多(雜訊也多)
拋餌次數相對增多 底下魚爭食
偶是因頻頻斷線 故心一狠 ( 是無細絲腳了 )
換較粗的絲腳 結果釣況依舊粉捧場
換另一個層面看 因為魚群誘集
魚隻有較龜毛的 就是嚕線 ( 雜訊 )
會吃不計較絲腳 依舊是會捧場
所以一般偶都是以餌料去克服
池底的魚分粉多種
骨瘦如材的魚 --- 一再被釣 所以不敢吃餌 直到不吃會死 故吃餌阿莎力
還未被釣怕的魚 --- 被釣次數尚不足以讓其害怕 故吃餌也乾脆
新魚 --- 被釣次數尚不足以讓其害怕 故吃餌也乾脆
舊魚 --- 此類就有粉多的過敏種類比如對 子線、餌味、聲音、位置、、
所以一次釣魚比賽結果
如果是超強餌(就是不吃會死)或找到魚坑、、---那就可以不太用考慮上述因素
但普通釣餌的話;殺咬過後,就是如何去克服魚的過敏,將龜毛福壽一一釣起
這也是偶常講的 魚想辦法吃到餌 又不會被釣到
釣者想盡各種辦法(倒折、飄、小餌、軟、騷、小標、細絲腳等等)
將魚一一釣起(各憑釣者本事囉 !!! 餌強、釣技強、流暢度夠、魚情判別快、、)
供參考感謝小蔣精細的說明
下星期在去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