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釣通霄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3:09:59
近日天氣濕涼,釣場、論壇都蠻冷清的,因為櫻櫻美代子.....太無聊,所以隨手寫了這篇文章....
緣由是因為.....前幾日在池邊.....看見某位釣客釣的好,因此吸引一些 "自稱資深釣客" "圍觀"...與..."討論".....
結果,聽他們討論到最後....說要釣的好.....必買OO牌的XX竿或yy竿(略)...........還須要購買1支要價1張小朋友的浮標......才管用.....
在下聽聽後覺得滿驚訝的,在休閒池釣魚,只是休閒娛樂外加消磨時間,有必要搞成高價裝備消費競賽嗎 ? (分明是圖利廠商?)
(原諒在下孤陋寡聞,原來阿福都是勢利眼、專挑名牌竿、貴松松的標索餌,寧願 "名牌" 死、下鍋也風流 ?? ......這點不才倒是嚴重忽略掉了)
言歸正傳......
因不才對於 "理工基礎理論" 尚具備初淺的基本認知,但從相關物理現象及理論(詳文末附註)上去分析,一時半刻間似尚無法立即明顯區分出:
1. 為何(中價)蘆葦標、(高價)孔雀標、(低價)巴爾沙標......魚訊反應會有差異? 為何價高者才有號? 價低者就必定沒號 (或號小)?
2. 為何孔雀標就一定是好標? Why? 不願出高價去購標者,就一定釣不好 ? 天理何在? (難道孔雀標有孔雀的靈氣?)
3. 長標、短標、竹腳標、碳纖(玻纖)腳標、正水滴、倒水滴、(蘆葦/孔雀)桿狀標、橄欖核(球)狀標,何者水阻較小? 何者抗流(自立)性較佳?
因此,在下做了一些功課,獲得結論並說明如下:
1. 水滴型 ( 正水滴、倒水滴 ) 浮標水阻較大,孔雀桿 / 蘆葦桿等 "層流翼" 型浮標的水阻較小 (請自行 GOOGLE "層流翼"),浮標外型決定流體性能,傳統巴爾沙木浮標因為自動車床擺脫不了水滴型的設計概念,故遲遲無法提升性能。
說明:浮標移動或水流動時,標身曲面與流體之間(因流速差)會產生 "吸力" ( = 阻力 --> 白努力定律) (請自行回家用半邊湯匙背對著水龍頭的水柱試看看,是否會有吸力),將水滴型浮標對剖,形狀類似客機的翼型,二次大戰結束前的飛機翼型以此為主,二戰後,進入噴射機超音速時代,飛機翼型改為以低風阻的 "層流翼" 設計為主,翼形側面形狀類似蘆葦/孔雀羽根立截面,水阻較低。過去美國曾經發展過的3代、4代、5代戰機,都還是本於這個概念下繼續發展變化的。
2. 浮標本體的配重、浮標本體材質的密度、浮標本體材質的種類與浮標的流體性能無關 (跑車的風阻係數與車上有無辣妹無關),浮標內在性質(自重、配重、材質的密度、材質的種類) 與浮標的穩定性 / 慣性 / 加速度或慣性反作用力 (A=F/M) / 振動自然頻率 (例如:保麗龍/空心標較易跳動) 等有關。
3. (相同浮力) 標身素材較集中者 (如橄欖核/球狀標),其浮力中心較集中,(抗水流) 直立性能較佳,反之,大腳竹腳標最差...
4. 阿福應該沒有勢利眼、不會專挑名牌竿、貴松松的浮標索餌,也絕對不會.........寧願 "名牌" 死、下鍋也風流,奉勸天下聰明的釣客不要白花冤枉錢,炫富不成變盤子,貴的不會一定比較好
5. 因水表、水表下、水中、水底….因風與浪的作用會發生水體自旋、流動、湧動、(水底)逆流等現像,因此,在浪大或深場時,長標較短標穩定 (能穿透不同水層),重標(標體自重)比輕標穩定(慣性力較大),標體過長水阻(水的黏滯力造成水體自旋及動量損失)亦會等比例增加,球形浮標受水體黏滯力的影響最小,故較泛用於浮游磯釣
以上僅是針對浮標本體流體力學一小部分的應用說明,關於整個釣組的動態應用部分,日後有緣再陸續一一加以說明。
附註說明:
其實,浮標及釣組在水中所受的外力,不是只有浮力與重力
浮標浮體、釣組所受的外力可分為四大部份:
•第一部份、重力(Gravitation) …..浮標自重
•第二部份、浮體慣性力(Inertial force)……..浮標在水體中的慣性力、自然振(跳)動頻率
•第三部份、黏滯力(Viscous force) ……..層流、紊流、標體摩擦組力、水體(因波浪、水流)自旋產生的黏滯力
•第四部份由水壓產生之流體力(Fluid forces),流體力又可分成A、B類:
■A類流體力:為流體動力(Hydrodynamic force),包含入射波(浪)所造成的反射、繞射、透射,與浮體本身振盪產生波浪之情況。……
波的撞擊力與黏滯力
■B類流體力:為流體靜力,也就是恢復力(Restoring force),相當浮體在水中之浮力。…….包含外在流體流動時,表面流速改變所生的浮力
2樓
羅馬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3:57:47
厲害.全是重點.大大剖析的真好.把很多人不願說的密密都說出來了.
3樓
fox0908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4:51:48
4樓
wang99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6:58:01
5樓
roycheng107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7:22:49
想必您釣魚時,身邊一定有一大堆量測儀器來記錄一大堆數據。
哈哈哈∼∼∼
6樓
中島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09:13:26
7樓
BOSS168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10:14:39
8樓
釣通霄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11:13:37
絕大多數釣者都不具備太深入的理論分析能力,只能憑藉實戰經驗去摸索、嘗試 (效法神農氏試百草)
因此,或許有人會渴求理論分析的模型 (思考模式),也有人強調實戰經驗才是王道 (在千萬次失敗中找答案)
依臺灣社會目前的價值觀與氛圍來看,太多的理論分析或理性思辯(實事求是),是完全不符合官僚文化(官商利益),也不被社會普羅大眾所接受.....
亦因此,在下只是點到為止,為大家開一扇窗.....(為文之初早有此預感,即本文無法獲得所有人的認同,基於求真理念仍勉力而為)
讓有興趣深入探究各種釣法、釣組、釣場(風、浪、水流)、如何匹配的人,可以據此發揚光大,自成一派......大師
不就是輕鬆休閒釣個魚嘛?? 何必太嚴肅 ?? 畢竟,每個人的出發點與需求皆大大不同......自己高興最重要.....
哈哈哈....
9樓
roycheng107 發表於:2015/3/26 下午 11:33:50
樓主釣通宵大哥, 您好,
也許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傳達您的理論呦。
其實,大家釣魚也都是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
有新觀念,或者有可以加強的觀念,都嘛很想要學的。
但是,就如釣魚本身,沒有什麼方法是所謂鐵定的道理,
傳達觀念也並不是用一種傳達方式就鐵定可以引起大眾共鳴,
而您願意做這件事,將自己的觀念傳達出來,表示您是有自信的,這樣很好,
那麼,如果無法得到共鳴時,
您可以繼續深入思考"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傳達我的理念",
當然也可以選擇"孤芳自賞",
甚至可以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都可以,都只是您的選擇而已。
p.s. 有些釣友回留言並不是真的要挑戰你或覺得你說的是屁,哈,真的只是想回話,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回而已啦。相信您應該不會否定他們想與您交流的心吧。
Y.C.
10樓
q85831786 發表於:2015/3/27 上午 0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