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下 那麼標形 吃鉛一樣嗎 差很多嗎
會不會是到了底後的反作用力讓漂上升幾目呢
小弟的拙見~
浮標配鉛+釣組+鉤子*2+餌*2=水下重量 > 浮標總載重
當浮標(釣幾目)到子線及鉤子的長度 亦即是力的下沉行程與最終平衡 如下一行~
應等於: 浮標浮力+線組浮力+地面支撐力(池底) = 浮標配鉛+釣組+鉤子*2+餌*2 =>(水下重量(力) )
所以 浮力+地面支撐力 與 水下重力(量) 達成平衡........ (設此情況簡稱A)
浮標站立後 因力量拉扯下沉........ (設此情況簡稱B)
當 B 到達 A 之時(瞬間) , 這浮標及其以下之釣線組仍有下沉的慣性力 (因配鉛+釣組+鉤子+餌 4者重量所產生) (設此情況簡稱C)
所以 此一慣性力 會導致浮標多下沉1~2目 而此多下沉的1~2目 即是 C的抵消力 (用1~2目之標尾浮力抵銷浮標以下的所有釣組仍存有下沉的慣性力道)
抵銷之後 達成A之平衡狀態 即是 浮標多下沉的1~2目 自然會再回來... (發版者所述之會"彈"回來~,可見標的浮力及所配合出的靈敏度皆高所致)
如果是非滑尾處理的標 應該不致於形容成"彈"回來" 因為標尾的毛細孔會產生阻力~ 應該是慢慢爬1~2目回來.......
小弟見識淺短 隨便唬爛瞎掰...... 如果不對~ 當偶素在唬爛區發言就好........
較靈敏的浮標在到達定位時,它不是彈上來,而是緩慢浮上來約1∼2目
原因是這只浮標以下所承載重量只要接觸到底,會有個慣性力往下拉,等一下就會緩慢浮上來約1∼2目
另一種是拋線時過飽,當浮標定位,竿子只要往稍微往前,浮標也會緩慢浮上,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供參考!
較靈敏的浮標在到達定位時,它不是彈上來,而是緩慢浮上來約1∼2目
原因是這只浮標以下所承載重量只要接觸到底,會有個慣性力往下拉,等一下就會緩慢浮上來約1∼2目
另一種是拋線時過飽,當浮標定位,竿子只要往稍微往前,浮標也會緩慢浮上,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供參考!
個人覺得~釣飽線的原因比較高~最近複習戰鬥池~也發現這道理~
莊哥.那種問題.簡單來講.就是-重心配置-不當的情形.通常我會把此種浮標.歸列為-瑕疵品-不是折斷.就是送給初學者.
請教一下 那麼標形 吃鉛一樣嗎 差很多嗎
大致一樣
小弟的拙見~
浮標配鉛+釣組+鉤子*2+餌*2=水下重量 > 浮標總載重
當浮標(釣幾目)到子線及鉤子的長度 亦即是力的下沉行程與最終平衡 如下一行~
應等於: 浮標浮力+線組浮力+地面支撐力(池底) = 浮標配鉛+釣組+鉤子*2+餌*2 =>(水下重量(力) )
所以 浮力+地面支撐力 與 水下重力(量) 達成平衡........ (設此情況簡稱A)
浮標站立後 因力量拉扯下沉........ (設此情況簡稱B)
當 B 到達 A 之時(瞬間) , 這浮標及其以下之釣線組仍有下沉的慣性力 (因配鉛+釣組+鉤子+餌 4者重量所產生) (設此情況簡稱C)
所以 此一慣性力 會導致浮標多下沉1~2目 而此多下沉的1~2目 即是 C的抵消力 (用1~2目之標尾浮力抵銷浮標以下的所有釣組仍存有下沉的慣性力道)
抵銷之後 達成A之平衡狀態 即是 浮標多下沉的1~2目 自然會再回來... (發版者所述之會"彈"回來~,可見標的浮力及所配合出的靈敏度皆高所致)
如果是非滑尾處理的標 應該不致於形容成"彈"回來" 因為標尾的毛細孔會產生阻力~ 應該是慢慢爬1~2目回來.......
小弟見識淺短 隨便唬爛瞎掰...... 如果不對~ 當偶素在唬爛區發言就好........
啊~ 不好意思......
小弟以前 "恰巧" 唸過 數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