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孫越事業處於巔峰,一年軋六部戲,曾有兩年拍兩百部的紀綠,名利皆得,卻少有人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他自認跟機器沒兩樣,曾經有三次動過自殺的念頭。
1981年陶大偉帶他去教堂做禮拜,成為基督徒,人生丕變,跟宇宙光機構「送炭到泰北」,也跟周聯華牧師去北非,與志工醫生護士深入蠻荒服務弱勢,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去泰北之前他生病,提著導尿管上路,在崎嶇路上走著走著,竟然身體病痛逐漸消失。
回台灣後他決定一年只花四個月拍戲,其它八個月做公益。1989年59歲時更宣佈,正式結束40年演藝生涯,白天宣導戒菸、捐血、捐贈器官、饑餓三十救非洲、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探訪受刑人、愛滋病人與腫瘤病人等公益活動。晚上時間全給家人,一定6點到6點半進家門,全家一起吃晚餐。
他說,自從聽到周牧師說自己抱著心情「每天都是最後一天在過」後,大受震驚,花了一些時間自省,決定從此也每天當最後一天過。
首先,一定要把每天過得很好,正向看待每件事情,盡可能接收正面訊息,不看媒體的任何負面消息。
2007年夏天女演員鍾楚 紅的 先生過世,八卦記者就趁機擠進安寧緩和醫療基金會與電影「東京鐵塔」的記者會,希望孫越講一下他對鍾楚紅的「呼籲」,孫越完全不掉入圈套,反而鄭重呼籲媒體多報導正面消息。
其次,他開始修補關係,不但要對家人更好,也去連絡一位交惡多年的老友重修舊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猝死,豈不是抱著遺憾結束生命?感謝基督的信仰,幫我明白什麼是愛,在愛裡有勇氣,勇敢面對朋友,請他原諒。」
然後他發現台灣大概95%的弱勢團都是由女性負責,「男人都到哪裡去了?」他追究發現很多男性常用「養家」、「責任」當「理由」說,「等我退休後我一定樣怎樣」。
但孫叔叔認為,很多機會是不等人的,「如果我們每天都當做生命最後一天,就會清楚自己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或許,你就不會再『等』了。」
於是將近20年前他展開一個計劃。他問老伴:「總有一天我們兩個人會一個先走,一個後走。」
孫叔與孫媽找出聖經研究,從信仰來討論生死,逐步有了共識。
他認為,嚴肅的話題要輕鬆談,被交待的人會嚴肅聽,「我要把禁忌打破,也是一種呼籲,活的時候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享受愛人與被愛,不要等到不行時才做人生最後的交待。」
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在他處心積慮的謀劃下,孫媽媽、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們,全都明白家人總會分離,總會有人要先去一個有盼望的地方(天國)。
兩老也就在2000年,孫越生日那天立好遺囑(與時俱進常修改內容),以及簽署了三份文件當做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分別是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從此自在心安,了無牽掛了,」孫越說。
演戲的歷練,加上常去探訪病人,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別人,孫越就常對生死之事思索排練,想到意外、無常不可免,所以預立醫囑、指定女兒做醫囑行代理人;另用寫遺囑的思考過程來調整自己如何每天當最後一天。
我們會紀念跟你的第一次
換做一般人,多半會責備孩子胡說八道、觸霉頭,但孫越卻說,「我聴了很高興,因為他們了解到我總有一天會離開,會消失,」他把這樣的「髙興」,「歸功」於「平時就有跟他們以及他們的爸媽們談過很多花花草草自然現象的話。」
2007年1月17日,孫越因為做反菸宣導活動而檢查肺部,意外發現肺腺癌(他戒菸23年,但之前從17歲開始已抽了37年)。開刀前夕全家聚在病房話家常,他跟孫子們說明天早上開刀會有哪些程序,然後「可能一切順利,也可能會出些問題,如果爺爺走了,你們哀傷是可以的,但你們還要回頭看,在你們成長過程中我是怎麼陪你們的,怎麼跟你們說了哪些話的,」不希望他們鑽牛角尖。幾天後他出院,復原情況良好。
孫叔叔說,別說孫子們十一、二歲聴得懂,即便是四、五歲的幼童也能了解,反而成年人或老人因為過去這方面的教育不夠,反而忌諱談論。
不說氣話,要說真心話
今年他77歲,年初的肺腺癌手術一點都沒看不出影響,最近出現在他所主持的電視節目「銀髮熟年,孫越與他的老朋友們」,他說從40歲起他就盼望「享受老年」,走出家門為人服務,交了很多朋友,這十八年是人生最快樂的歲月。
如果要去想~最後一天~到不如當下~要過的有意義~
給自己的一個期許~
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