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子本身除去手把及尾栓和紅線部份.
竿身本體主要材料大致包括--碳纖布、其他纖維(少量)、底漆(一次塗料)、色釉、面漆(二次塗料)
而一隻竿子約80%的重量是來自碳纖布.剩下的才是塗裝部份.
不知您是否有比較這兩隻竿子的元徑是否相同.還有手把節內的填充物是否有塞重物(有些竿為比重效應會塞)
如果以上疑問都沒問題.那我可能找不出原因哩!O_o~
竿子本身除去手把及尾栓和紅線部份.
竿身本體主要材料大致包括--碳纖布、其他纖維(少量)、底漆(一次塗料)、色釉、面漆(二次塗料)
而一隻竿子約80%的重量是來自碳纖布.剩下的才是塗裝部份.
不知您是否有比較這兩隻竿子的元徑是否相同.還有手把節內的填充物是否有塞重物(有些竿為比重效應會塞)
如果以上疑問都沒問題.那我可能找不出原因哩!O_o~
其實我上面提的竿子
指的是ㄚ宏的硬霸王135公克
和我的漁先生八號竿175公克
硬霸王尾端的竿壁明顯比漁先生厚很多
重量卻是漁先生重,這和布的T數有啥關連?
我曾聽某專業人士提到看到的厚度不等同於實際的厚度?
元徑沒有可知係數(只能說外觀大概差不多)
還有網拍上有人提到
(竿子號數愈高硬度愈高.但不等於可負荷愈重, 以9號戰鬥手竿質量輕又硬釣9斤福壽會很容易應聲而斷,設計高號數竿是讓職業釣友起魚拼速度 況且戰鬥池(釣友輸贏池)池內魚體一般都約斤級左右 ,"牛仔池"5斤上,建議釣友使用5~7號)~~
這段話如何?請解惑!!!謝謝!!!
其實我上面提的竿子
指的是ㄚ宏的硬霸王135公克
和我的漁先生八號竿175公克
硬霸王尾端的竿壁明顯比漁先生厚很多
重量卻是漁先生重,這和布的T數有啥關連?
我曾聽某專業人士提到看到的厚度不等同於實際的厚度?
元徑沒有可知係數(只能說外觀大概差不多)
還有網拍上有人提到
(竿子號數愈高硬度愈高.但不等於可負荷愈重, 以9號戰鬥手竿質量輕又硬釣9斤福壽會很容易應聲而斷,設計高號數竿是讓職業釣友起魚拼速度 況且戰鬥池(釣友輸贏池)池內魚體一般都約斤級左右 ,"牛仔池"5斤上,建議釣友使用5~7號)~~
這段話如何?請解惑!!!謝謝!!!
就小弟思考的結果來看.可能的原因有二:
1.您是否測試過重量分配?漁先生我記得175g拿起來不會重手.您是否有把漁先生的手把節纏布拆開看看?裡頭應該會有些文章。
2.此點是我個人的推測.也針對您說看到的厚度不等於實際厚度做一個說明;在竿子的每一節.為講求配重以及調性分配上.不一定每一節的厚度都相同;更進一步的.單一節在接口處以及節身上的厚度也不相同.有的會特別在接口處做補強以避免接續處斷裂.至於較深不易測量的節身處.您不妨用夾式分釐卡測看看.和您看到接口處的厚度應該不太相同.
硬度不等於調性.但可以大致推演.如您所說若該支9號竿為19調性.則緩衝僅在前1/10處.若突遇強大拉力當然有可能無法負荷造成斷竿的情形.也證明許多高硬度戰鬥竿標示的適用子線僅為1~2號.並不如一般想像的越硬越能釣粗線;相對的.一隻5~7號的竿子.調性可能在28到37的調性.竿子本身的緩衝便延伸至2/10或3/10處.即使單位長度的耐力值不如高硬度釣竿.但實際的緩衝能力卻高於極硬竿.所以更適合拉較會爆衝的大福壽.
其實現今各廠的製造技術差別並不大
個人認為應該跟卡夢布的噸數(幾T)有關係
比如說45T以上的就比起30T的貴上好幾倍
而且更難取得!
一樣厚度直徑 噸數越高的應該越硬
但是彈性也很重要
之前曾經試過一些國產竿子 真的又輕又硬
可惜大部分反發性不夠 沒有GAMA那種Q~Q~的感覺
有的甚至釣沒幾回便疲軟起來
據說這樣魚也比較會 掉 ......
雖然價格很合理
一支竿子的使用長長久久
到頭來還是選擇一些口碑較佳的品牌
較為安心
laba老弟謝謝指點
ㄚ宏哥我很想買硬霸王只是少了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