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子已被鎖定
前言
這是由大陸「龍王恨」魚餌公司生產的餌料,取名「酵非」(見附圖一和二),原意為專供垂釣「羅非」魚之用(對岸同好稱我們台釣福壽魚、吳郭魚為羅非魚)。據說,採用漸進式發酵工藝效果,是「無須冷凍」的「鮮餌」,「存放越久,味道越醇厚」,單獨使用效果更佳。200公克裝一個外包裝,內有一內袋用來另外裝餌粉,餌料內袋刻意「未封口」,屬「肝腥味」,餌色為「咖啡紅」,比重為「中」,纖維量「少」,溶散性偏重於「中下層」水域。主要成份為:「天然肝腥味物質」、「優質小麥胚芽粉」、「馬鈴薯雪花全粉」、「動植物蛋白」、「酵母」和誘食劑。
請特別注意「發酵」、「鮮餌」、「肝腥味」、「比重」、「溶散性」、「雪花粉」等六項餌料「物理性質」特殊設計手法。
其公司推薦使用方法:
一、本品少量加水,搓揉至合適軟硬程度即可。(他有點廢話了,有誰不知道!)
二、可與當地餵魚飼料混合使用。(提醒你入境問俗了)
三、加入適量赤尾青或蝦粉效果更佳。(再提醒你,最佳相容副餌粉的搭配)
四、誘魚時,直接揉成團,掛鉤使用。(大概是指吊芭樂的意思)
五、垂釣時略揉得緊密一些,即好搓、好拉。(也可依包裝重量的百分之15至20的重量,換算成準備加入的拉絲粉重量來調製成拉絲餌。當然,我們一定還要一個拉絲盤的好工具以便刮出餌球。)
「競技休閑,都更好用」,「酵香醇厚,誘力持久」是「酵非」外包裝上印刷的字樣中,最令我們釣魚人淺顯易懂且會去注意與希望的重點餌料訴求。
有幸由魚紳站長處得到六包「酵非」餌料,目前釣了幾次用了四包,覺得其釣魚的性能也有它的獨到之處,感受不小。「酵非」餌料現在於台灣池釣生態中,沒有在賣,使用應很少,等於對池魚而言,其口味也是新鮮貨,較無口痞、忌口的現況。希望藉由分享心得,未來如果這種大陸「酵非」餌料在站售區有賣。同學們可以事先了解其使用方式及優點。
伏筆一:
實際撕開包裝,我可能聞不太出來什麼內含酵素的味道在內(自製天然發酵餌和酵母粉也用過,味道都比它還容易聞出來),也聞不出肝味在哪裡,反而有種海釣用磯釣餌的味(用來釣黑鯛嗎?),海釣用餌用於池釣,這會好用嗎?印象中也用過磯餌於池釣中卻因太腥,釣況並不理想。我應該說,蠻慘的!
難道出廠內袋未封口也是「酵非」原廠預留好的伏筆,一直發酵中,而發酵後的酸味(酒精)所形成天然攝餌促進物質,可以輕易被魚類嗅覺發現,使其大腦產生進一步接近與攝食的勳作嗎?
伏筆二:
「無需冷凍的鮮餌」,代表「酵非」計設上號稱有接近冷凍餌的性能,卻無冷凍餌隨隨著冷度損失,誘引鮮度戰鬥力大幅下降窘狀。反而更絕的是臨場隨開即用,且用多少,就開餌多少即可;即使用剩的,一律打包回家,不論你要封口或不封口都會持續發酵中,下次釣魚仍可用,又是一尾活龍鮮餌,間接符合酵非餌料「存放越久,味道越醇厚」的預測性能特點。
為釣手釣前餌料份量取捨與釣後鮮餌保存,提供很好的彈性。
伏筆三:
「比重為中」、「溶散度偏中下層」,表示單獨使用或加入你自己的其他餌料,如粒子。其餌球含鉤落水後,開始大量吸足水份、排出空氣泡而崩解。各位想像一下,鉛座至子線這一段入水後的沉降是類似一種鐘擺的動作;依設計,如果化度正常,其在表層還不會立即大量崩解,由表層沉降到中層時,猜想此時餌球已因吸水膨脹而開始破裂中(崩解中)而釋放出較表層多的餌粉顆粒,由中層至底層底釣範圍,它仍在崩解中(很像我們釣大粒崩、大力丸的手段)。底層最後崩解的,成為持續誘魚的底誘餌料,而中層崩解的餌料顆粒則一部份向四週漂散,一部份則垂直慢慢降到底部去,這些霧化的餌粉,正好為我們的標點四周形成一個帶狀餌料區來誘魚前來;輕標下沉慢,可能是形成倒金字塔狀餌帶區,重標下沉稍快,可能形成正金字塔狀餌帶區,這些好比是誘集魚群的天羅地網。
為什麼可以這麼比較肯定的猜想呢?原來含有「雪花粉」,比重為「中」就是答案。如果比重是重的居多,餌料的顆粒會大部份迅速垂直降下,只有標點出去一點區域的效果,而無點、線、面所造成的立體擴散效果。然而魚類在表層天生就警戒心強,比重輕,魚最後都漂起來了,可能捉到幾隻,脫鉤跑個幾隻就驚動了魚群,再由水面直接釣上它,機會就少多了。所以設計上,「酵非」它還是捉釣組入水,標示桿慢慢入水中的隨降魚訊(中層浮釣)和浮標完全定位後的底釣信號(底層底釣),輔以強化的誘魚性能,以此穩紮穩打來取得魚獲。我們釣福壽,釣著釣著,魚常常就上二樓了而離底若干距離盜餌,底釣信號因而變得稀稀落落。大部份底釣釣手,在浮標就定位完成前,是不做任何揚竿動作的。
「酵非」設計者不同的思維考慮,只要釣手肯追逐魚群而釣,直接為釣手在中層水域找到另一個可以穩定中魚的決戰主戰場來發揮,不是沒有道理的。
伏筆四:
現開一包餌料倒在餌盆裡,其狀態就是像是一堆吸濕過的咖啡渣結塊和一部份咖啡粉。其中有不少是粗的顆粒和細的並存著。奇怪的是對岸他們怎麼可以用這種狀態的餌粉料來釣魚,加水後加以搓揉,不曉得是手法不對,還是它本來即如此,真的很不容易搓出筋,不是太鬆就是太軟,不太容易附於鉤上拋出去,一下子就化光或當場就掉了;坦白說,不會用!連台灣常見的淡水魚用綜合餌,都比「酵非」搓揉的性質好,怎麼會這麼設計?後來在加水或混合粒子的比例再調整,才暫時可以作釣,物理狀態效果才慢慢領悟出來。
原來,如果這份餌料,隨意就可以搓揉生筋的話,有可能會生筋過頭,影響了應有的霧化誘魚功能反而不好。所以說,如果釣手化度可以配製委當的話,不但底釣釣魚時鉤子的殘鉤性良好,不會妨礙鉤子的刺魚運動性能,較易中魚;冉冉下沉的霧化顆粒又向四方擴散,聞得到卻吃不到多少,提供了持續誘集魚群不散的性能。我還不熟拉絲餌,因大陸十分流行拉絲餌,如配合調製良好,霧化、膨脹都快速強勁的拉絲餌,釣手甚至可以控制浮標一站立緩緩下沉中,就在中層搶時間來連續中魚,鉤到魚體上岸也算,殺傷力特強。而此點在比賽時,因浮標已站立後才中魚,並不是犯規。
不易生筋過頭、搓不太死,這一點,正為伏筆三提供了某種性能發揮的基礎。
伏筆五:
餌料物理狀態既然有效釣層主攻中下層,其持續誘魚性態又不錯,口味又有發酵微酸的味道且醇厚不輕薄,小魚較不愛吃這一套。所以釣獲的魚體,明顯小魚數量少了,而體型都偏大居多。這幾次試餌中,每每釣魚完,酸痛的不是持硬竿的右手,反而是拿撈桿抄魚上岸的左手。我沒有參加比賽,也還沒有機會在戰鬥池試過此餌。但假設實戰戰鬥池中,以稱魚獲總重量為成績時,可以為釣手有效釣取較大型魚體時,相信釣手會十分樂意採用此餌為主餌體,希望為自信的釣技加分更多。
「酵非」這份餌料,有些特性優點,不是包裝文字表達直接看得到、領悟得到的。實戰試用,才能逐步了解其性能所在。
釣池與魚獲
先簡述一下垂釣的釣組配置,紫八十二尺,母線二點五、二號,均多一尺,子線零點八、零點六、零點六標準線徑零點八號數子線,均是七十公分對折,一鉤距。浮標YS005一號二分半標、無極半水底釣四號五分標、二號三分標。採固定鉛座,金鋒白袖九號鉤。調五釣二、三目居多。拋飽線為主。
第一次接觸
彰化埔心復興休閑池,當日陰天無雨,不開燈,稍悶點。以粒子配站上買的半瓶蓋超級紅水和三分之一瓶蓋飛壘。早上還不錯咬,前天來就以此香精搭配下,終場魚獲62匹。後來中午,信號就斷了氣,感覺魚兒上二樓了(這池中午都常見如此消極魚況,除了噴粒子,積極底釣是拿福壽沒啥辦法)。因為也要試新買的YS005,所以堅持試底釣信號而不更改釣法。風向又變了且過了一小時多,居然沒啥魚訊,呆坐十分無趣得很。改變心意,準備變更餌料香精比例時,才想起我有帶「酵非」餌,不如用它試試威力。因不熟此餌,只開餌三分之一份量,又因前述原因搓不出筋,改加入一比一的純粒子(大哥大V171)才能順手鉤餌。釣組一下水,沒一會兒,正吃人中,連中三條魚體漂亮的公斤級福壽,心中大樂;好景不常,信號又斷了近四十分鐘。不得已,換回原有餌料施釣,又開始中魚,最後鉛座線結斷,晦氣下收竿回家,終場37匹。沒有對「酵非」有何特異功能有深刻印象,反正今天測試主角餌料也不是它,沒特別在意。在寫這分享前,才領悟也許之前信號斷了,換了「酵非」只中三條又斷了,四十分後再換原餌,此時「酵非」已默默為我打底誘魚一會兒了,換上原餌才會又繼續中魚,是有此可能。至少,龍王恨公司設計群和測試釣手群,經驗不可能比釣友們更低,故意和自己商品餌的財路過不去才是。
第二次、第三次接觸
移師到斗六新發現的雲中月休閑池,池中除了沒有烏鰡和鯽魚外,算是綜合池。依舊以YS005為工具、零點八子線來釣魚。魚訊方面,此池不深,魚易驚動,在有風浪下,魚訊很淺嘴,土虱索餌甚至像鯽魚、鯁魚般輕口,還不是很習慣換池子後的魚訊看法。第二次,池中什麼魚種都有釣獲,魚體沒有特別大,還有巴掌大的小福壽也釣上,魚獲平平;第三次選水車處為標點作釣,巴掌大的小鯉魚釣不少,福壽被釣上的體型也偏向斤級的數量較多,土虱都是近三、四斤的數條。餌料方面,仍還是沒有特別值得注意到的差異。也沒有感覺到它對釣技的輔助有何過人之處。這兩次作釣各約三小時收竿。
第四次接觸
仍在雲中月,這天下雨了,又有浪。新開一包「酵非」,混合一份粒子。浮標改用無極半水底釣四號五分標,此標長桿短腳,標肩較渾圓,翻身站立極快,本即可適用於搓拉餌搶時間看魚訊。釣組下水,先中個五條吃餌魚訊弱如鯽魚的大土虱再說,每條也是三、四斤的體型,連續接力中到土虱,拉得手酸。除了巴掌大的小鯉魚外,後來中的福壽,一律偏斤級的體型,外加兩條公斤級的,我還不知道此池中有這種的。這次作釣,就感覺,不見得魚訊一定頓得很大,也不見得用了「酵非」就可以用粗子線,但是上岸的魚體都偏大一點,特別是以福壽為對象魚時,中的土虱可惜仍是外道魚了。惜因雨大、風向又變了,咬度似有似無,索性收竿回家檢討釣況,順便把泡製未用完的「酵非」全數打包,封起來悶悶看,下次再用,效果會如何。
第五次接觸
經過前面四次使用,對「酵非」的狀態配製暫時有一初步的認識。是該回到彰化復興魚池作釣了。原因是一方面對此池長時間釣位、魚情、慣用餌等各方面均較熟,重回池畔,在其他裝備條件無大變動下,可以專心針對「酵非」的效果來做更進一步的測試,只有最大變數仍是天候。了解到週六下大雨,第二天魚群一定魚體很癢,活力較佳,雖然也下雨起風中,週日一早不到七點就第一個到魚池找好理想的釣位,固定設為一鉤距,調好無極半水底釣五分標和昨日用剩的餌料(全場至終都用它)於七點半正式下竿。一下竿就有魚訊,順利先上一尾公斤級的;沒想到接連十多次提竿中魚皆脫逃,檢查鉤子發現鉤尖倒尖了,換了子線和鉤子才又正常起魚一直至中午的消極時段又來了,魚訊才慢慢斷了而不連續。一整個上午中魚數大約是48匹,包含三條不請自來正吃的烏鰡(可是為什麼只中魚這些數量?)。上午有個特別反常的現象在當日收竿後兩天才被檢討出來。沒錯,「酵非」的集魚效果雖然有效而且續航力飽滿,每每釣組下水配合翻身快的無極浮標,魚訊就來了且極豐富,包含了隨降魚訊(可惜我仍不擅中層浮釣揚竿中魚的要領)和底釣下頓、上頂後下頓等標準信號夠多,包君滿意。可是我的空槍率、鉤中魚體(下巴和眼睛)和脫鉤逸逃率高到未免也太高、太多了。似乎我原來也不是這樣的失常表現才對。
空槍,可能表示我動作不確實或不夠快手,應檢討反省才會進步;然而後二者,釣完兩天之後,才在檢討中領悟出原因。原來「酵非」設計上具有非常優異的霧化性能來誘集魚群,它專攻中下層的魚群。當餌料化度有一定正常程度霧化中,主要先是在中層霧化向四周及下方擴散,後在底層霧化堆積成誘餌。我是釣敏,水下為一觸一拖或一半置底,一全置底狀態。當兩顆餌球化度一樣(因為都是由同一團餌搓出來的,所以大致一樣性能),餌料要上鉤子下水前,餌球大小有時心急下卻不一樣,入水即慢速霧化潰散,其最後完全化開的速度並不一致。基於誘魚效果不錯,釣組一下水就有類似空中接餌或是貼底推的信號產生。當上鉤化光了,浮標會上浮,牽動浮鉤也上浮至魚兒眼睛部位,魚兒貼近並仍啃食尚未化光的底鉤,也未正式入嘴中,浮標和釣組這時產生的小信號,釣手不分青紅皂白就揚竿,極靠近眼睛的浮鉤成為不正吃也鉤住你眼睛的凶狠暗器,因而中魚上岸,也因鉤子刺不深、掛不牢使魚兒脫鉤逸去;同理反証,當底鉤化光了,浮鉤還老神在在未化光,魚兒為了近接浮鉤的餌料盜餌,使魚體恰巧進入那枚化光的底鉤危險彈道內,它一碰浮鉤,即便未入嘴中,一揚竿,空鉤的底鉤又刺中魚的下巴,但仍舊有掛不牢脫逃的可能。這個現象來檢視,由不是掛在下巴就是眼睛,且挫上岸的魚,絕少是中魚體側面和尾部部位可以求出可能性很高;也由此可了解,「酵非」的霧化性能的確設計得不錯,集魚後,即使某一鉤空鉤中無餌可用,也讓魚賴著不走,有等著倒霉被鉤住的有趣特性。更讓釣手有必要進一步了解掌握餌球大小的不同所產生的化開時差。
中午時間,福壽咬度不例外就是不好,大家普遍都釣不太到。索性抽出九尺竿,釣岸邊八、九尺來噴粒子看看魚是否靠邊較會咬。中了幾隻,魚訊看來感覺比十二尺差不多,仍回復釣十二尺。旁邊約三公尺來了位釣友坐下垂釣,一開始就用戰鬥二號冷凍餌釣中了兩條魚。這時我餌料已用完需重新泡製一份「酵非」粒子餌,也為了測試當旁邊的釣友用冷凍餌,我的「酵非」餌會受影響的程度到哪裡。我猜有可能新泡製的餌,味道自然較鮮美,魚群雖漂在水面上,仍會被引誘至下層索餌,又開始中魚了。由十二點半至五點這段時間內,分別換上無極半水底釣二號三分標和YS005一號二分半標,再搭配標準線徑零點八以下的細子線來底釣,這其中又將餌料分別調成軟黏(太黏,會使霧化變差,使下次魚訊來得稍慢,但會較易入口,尤其是軟如耳垂)和硬而乾騷釣大崩(效果不錯,有助於漂亮頓點的產生,正吃率也高)這兩狀態來比較信號差異。而別人始終福壽咬況不怎好,全場都較安靜,我這裡卻能每隔一段時間就中魚,而且依然是較大體型的福壽。旁邊的釣友沉不住氣,開始大把狂灑粒子來誘魚,是有多中幾條魚(我沒替他算錯的話,前後總魚護約十條多)。不但魚體不見得有較大外,好像我的餌料雖不是讓我狂抽猛拉般毫不客氣,至少以很穩定地週期性來持續中魚,沒有明顯魚群被相對引誘走的現象,下午全場多半都是我在中魚,倒也是難得當一次男主角。當然下午的魚獲,也要歸功無極半水底釣和YS005這兩隻輕標,讓我可以較輕易判斷下午更不乾脆的魚訊,細子線把較龜毛信號硬是做出來更是居首功。終場連早上共74匹魚獲。用不完的餌仍剩一個拳頭大,自然又是帶回家下次再用。正式收竿,結束餌料測試。
結論 與 建議
這是一塊有別於台灣本地粉餌、冷凍餌,既不錯用而且穩定的餌料,愈熟它的操作,釣況較易漸入佳境,可惜現在市面上找不太到才是。
一、第一次開餌,請僅用三分之一量用來搓揉試手感,必要時,加入一比一慣用粒子發開後混合,你會較易直接上手。太鬆、太軟會釣沒有魚。
二、「酵非」的化度性能極佳,勿使它過黏失去性能。而適合的化度,除了有賴於個人作釣時搓揉手感的領悟外,還必須考慮釣場的水深,增加或減少餌團的生筋現象。
三、本餌可直接使用,也可自由混合粒子或其他只要不會搶味的粉餌餌料,但池魚對口味的適應通常並不一致,所以池面遼闊的、池水深過五尺上、有水流的,「酵非」味道比例可以強一點(你就拿它當成粉狀添加劑就對了)。當魚訊漸稀、漸少時,再逐步降低味道來作釣,一直到魚不再龜毛後,再重新加重「酵非」摻入比例。如此上上下下,依此類推。等於告訴你,別一下子就用一包的全部下去泡。加入各類香精也可,但請注意,一般香精多半是濃縮的,加一點就會壓過「酵非」餌味了,是禍?是福?不曉得,請自己想像吧!
四、用不完的餌,請一定找空袋裝入帶回,下次一定可以用,釣餌花費很經濟的。
五、常挫到魚,如確定不是釣太拖引起,且部位偏眼部和下巴居多,請讓化度勿過快。看看有否改善。
六、「酵非」越釣越久,常有釣上魚體偏大的平均現象。發酵後的微酸酒精,小魚似不喜搶餌,再加上大魚一靠,小魚閃,又常賴著不走。但不保証一定每隻都是大的,這只是一種推論。
七、對岸認為釣魚餌料部份重要性佔70%,即使如此,該用輕標、細線就該換上。出門釣魚,你一定有這兩樣,別鐵齒或捨不得用。
八、如果說「酵非」集魚平均成績勝出傳統粉餌,會擅於利用其化度,再搭配拉絲餌垂釣術的釣手,魚獲成績更可觀也未必。至此,我也要求師學拉餌去,一探究竟。
九、向來不特別喜用冷凍餌,一來不是每一池都吃我買來的貨色;二來一天下來至少用兩包,加上其他副餌粉,開銷積少成多,真不少;三來任何冷凍餌都一樣,不管商人如何吹噓餌料誘引性,不管只取用多少,不管你事先加了礦泉水保鮮,見光半小時後鮮度死性,夏天更快,戰鬥力嚴重劣化。魚訊來得慢時,和那塊餌花費的付出,簡直是令人幹聲連連,真後悔。現在反過來了,有類似冷凍餌的戰鬥力,霧化力較冷凍餌強(以白鯨為例,釣手不加入調整其水份比例的手法,這塊餌入水會化嗎?一般人只釣魚,懂得需要調整的技巧嗎?),又不用冷藏,用不完還可以回收下次再釣。有這些優點,使用「酵非」時,冷凍餌反成開銷大,可有可無,變成「酵非」的副餌料添加物了。冷凍餌的成本、性能、缺點乃至於當日釣場的期望釣況,不再成為釣手痛苦的選擇。
十、「酵非」雖有優異的誘集性能,可惜我不精於操作,否則在釣組在下沉過程,以「中層釣浮」的戰術取得魚獲,也是件樂趣。
十一、最後,這是一塊你不用自製的商品餌,且有一定水準的性能,沒有淡水魚類禁得起發酵過程後酒精的誘惑,免保養、免你費心加油添醋的現成好餌。現況唯一的大缺點,仍是貨源,欠保障。於此,只能先分享心得,真是對不起得很。
註:一定會有同學對此餌感興趣,也想試試,但好像現在還買不到。站上義賣區有龍王恨的其他商品餌,特別是釣鯽魚類的餌居多的樣子,有一個「大羅非」用來釣福壽,就是還沒有「酵非」。目前似乎還在測試階段,小弟有幸參與其中,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正式上線造福同好們,我也一起睜大眼,巴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