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誘」?若由字面上來解釋,以物行騙謂之,意即行欺詐、誘拐之行為也;如以社會善良風俗的觀點,「誘」又帶著「騙」的意味,惡意欺騙,屬於違法且負面的;但……「誘」卻不是絕對犯法的,比如:您簽注樂透彩,不也是心繫那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頭彩?如果這種利誘(註:千萬人摃龜,獨我樂透!)的方式也算違法,那麼北銀率先行騙觸法,理應首先關門才是?不不不!小弟不是法律專家,這些社會現象留待專家解決,本文強調的誘餌概念雖與社會現象無關,但「觀念」卻是近通的。
《 概念一∼家庭版 誘餌的概念 》
所謂「誘」餌,俗語有諺:「偷雞也要蝕把米」,從池釣福壽魚的角度看待,倒是非常貼切,姑不論下竿處是職業池、競賽池、野釣場……,不花點本錢,欲騙牠們上鉤,似乎不是那麼簡單;再白話一點的說法是,魚獲欲有效率,本錢不可免,「誘餌」即俗諺中的那把米是也。至於怎麼誘?或許您會如此認為,不就抓一把餌食朝水中投擲就算數了?非也非也,您知道嗎?施打誘餌最好能因應場合,否則,盲目投擲餌食當作誘餌,有時還會造成反效果哩。
誘餌怎麼打?請先觀察養殖場是怎麼「餵」,早期是養戶直接將飼料和水攪拌後倒入池中,或者利用家畜糞水沖入池塘,但由於養殖不均、不衛生且易污染水源種種因素,所以糞水已經進化改良、發展成有機肥料,比較現代化的養殖方式,則是提桶飼料沿著養殖池畔餵撒……也不,現在人工很貴,別說養殖場動輒三、五甲面積,繞場一圈要花上多久時間,這種以手推車沿場餵撒方式也因效率不彰而逐漸式微,那麼,欲精簡人力有效管理,裝置「加壓噴射式餵食」機,絕對是有效率的。(註:其實這款餵食方式這不是尖端科技,已經行之有年。)
《 概念二 通用版∼擬餵食狀態&噴粒子 》
這養殖場餵食又與本文何干?重點便在於「飼料」,養殖場所用的飼料,其實就是閣下池釣福壽魚專用的「粒狀誘餌」矣;雖出產廠家有別,成份……?屬各飼料廠商之間的機密,除了抗生素的種類、比例份量不明確外,可以確定的是成份概略相同。透過這些陳述,並非暗示讀者有啥明牌飼料,而是藉此提醒您,欲達最佳誘餌效率,朝著「擬餵食狀態」下進行,或許效率更高。
什麼是擬餵食狀態?養殖池噴撒粒狀飼料餵食,粒狀飼掉落水面時,產生不規則的「多多多」如下雨般聲響,透過水表下音波傳遞,顯然,魚族透過這種訊號而知道「吃飯時間到了」;除了水面產生的這種聲音,未及時被吞入魚口的飼料,遇水崩解分散前,也會產生細小泡沫,在水面平風無浪的狀況下尤為明顯,細小泡沫漂浮到水面汽化,也會出現綿密的「沙沙沙」,聲響現象直到氣泡盡數汽化為止,這種訊號正也是告知魚族索食。
誘餌條件要求「擬餵食狀態」的道理便在於此,一樣是餵撒誘餌,以少量、面積擴散、間歇、持續式的方式擲撒,隱約帶著「欺敵、矇騙」的效果,讓池魚在戒心降低的狀態下逐漸接近標點。反之,盲目集中、短時間且大量的擲撒誘餌方式也並非行不通,而是餵撒誘餌不能持續,相對於誘魚效果也不能持久。
不妨再來看看福壽魚的習性,牠屬於具侵略性的魚種,生性狡獪,雖偶有胃口大開不挑食的時候,一旦警戒心起,即便您用干貝、燕窩,也甭想騙牠就口!說牠是「底棲性」魚種,卻也不盡然,有時溶氧不足,他們一樣可以淺浮在水表下作息。釣友總認為牠們是棲底就食,那是傳統釣組出現的盲點而衍生的錯誤觀念罷了。
撒誘餌的概念還有另一關鍵點——投其所好;請仔細觀察粒狀魚飼墜沈路徑,從接觸水面到一路跌落池底,所呈現的路徑紊亂不一,但大多受水阻現象形成「之」字狀,筆直下墜者反而絕少;這種自然現象雖與福壽魚就食無直接關連,但切記,在牠們的血緣裡,個性極具侵略、攻擊性,越是可能吃不到的飼料粒,越有可能最先被幹掉,因此,待這些不規則漂墜的餌食解決之後,再回過頭來撿拾剛才所錯過的。
所以,筆者所以不鼓勵盲目擲撒誘餌的道理亦即在此。投其所好理論便是製造更多的誘惑,先誘使牠們停滯不走,再想辦法釣上牠,所謂「魚窩」因而成形。
再回到主題,以少量、持久方式餵撒誘食,釣友給它取了一個很簡單的名子,即——「噴粒子」是也;這款擬養殖場餵食的誘餌施打方式,確實讓釣魚的效率展現出長足威力,不論是開放魚池、職業池、戰鬥池,都可以輕易利用噴粒子設計出魚窩,甚至應付泳層漂浮捉摸不定的日鯽,也有一定的加分效果,正因如此,營業魚池的利潤空間嚴重受創,衍生出的是各地大埤、職業池、競技池……紛紛豎碑公告禁用之(此一現象尤以北台灣最為嚴重),所以,如此極具效率的誘餌法,概念在於是先釐清正確觀念,絕不是危言聳聽,重點不是打不打,而是「准不准」。
若從理論上觀之,施展「噴粒子」戰術應付「在堀(註:長時間豢養於該魚塘且適應各種地形、天候、餵食狀態者。)」魚無異一帖明牌,但也非全面性通用的。比如:野釣場的水草蔓生的淺水域,雖食物攝取源豐富,理應是絕佳的下竿標點,事實則不然,悠游其間的魚群,平日即有躲避外來物侵略的本能,這種地型,您這麼一把飼料給它隆重地撒下去,恐怕是將原棲息該處的魚群先嚇跑吧?釣牠,則將更難矣。
《 概念三∼升級版 吊芭樂&打魚窩 》
噴粒子誘魚雖有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其瑕疵,除了人為限制禁用外,仍有下列三理由:
一、粒狀誘餌個體輕盈,即便在釣場平風無浪的狀態下,飼料撒及,擴散面積廣,亦即無法確切惠及下竿標點。
二、處迎風或側風面下竿,強風環伺下,一把粒子撒出去,其結果恐怕是魚窩不保,誘餌將魚群帶離標點更遠。
三、除了水面上的狀態,水表下更須考量,一旦釣場風揚出現水流,未經仔細算計,飼料撒下,恐怕受惠者是處水流下游的釣者。
所以囉,噴粒子並非萬無一失的誘餌戰術,還有其改良空間,其關鍵在於下竿者的「點」,概念便在於如何將魚誘近標點。
粒狀飼料有誘魚效果不穩定的瑕疵,蓋因其個體輕盈所致,卻就如同散彈一樣,誰也不能保證彈著點命中紅心,所以可以針對其缺點改善,讓飼料重量增加∼添加適量水分。
再回到主題,延伸前面的重點,當粒狀飼料濡溼後,相對於重量增加,也就能如預期般的擲撒到標點;或者,您也可以這麼玩,直接抓取一把濡溼的飼料,置於掌中握擠,使之糰狀密實如球,這樣,您也可以輕易且準確的投擲到標點。
這種「糰狀」的誘魚效果如何?老實說,就個人觀點而言,評語是「適得其反」!毛病出在餌糰直接投擲落水的聲響,一聲聲「咚咚」作響,似乎與直接用石頭丟魚沒有兩樣。固然丟下的是餌食,醞釀產生其誘魚效果,也必須待其餌體破裂、潰散。
其實,同樣施打誘餌,您也可以施點手腕,利用釣組準確地控制誘餌投擲「點」,讓魚窩更為密實,請仔細參考附圖,將粒狀飼料倒入容器,以手指併實彎曲勺水,切記,水量只要足夠溼濡遍及粒狀飼料的「面」即可,反之,水分太多反而導致粒狀飼料粉屑潰散,則更不利於產生擬餵食狀態的效果矣。
水分經過輕輕拌勻、經過一兩分鐘後,即可派用上場矣,如何用?請再費心參考附圖,以手掌勺取一把粒狀飼料,再將子線置上,再握實手掌並緊壓,利用飼料表層的凝聚使之成為不規則長條塊塊狀即可。
必須醒您的是,手掌心表面如乾涸枯澀,可能會讓表層溼濡的飼料黏著於手掌上、或者飼料餌糰不夠密實,欲將之利用線組盪抵標點,會有未抵標點即告提前解體崩潰落水之虞,也就是說餌糰落水處非預期的位置,如此效果反差矣。給您的建議是:抓飼料前先將手掌浸水,藉由手掌表層的水分潤滑達到餌塊「脫膜」的效果。另外,壓擠力道不足,餌塊也同樣提前崩解,因此也建議兩手同時壓擠,使之凝聚更為堅實。
由於其形狀不一,如同台灣原生土芭樂般大小,又是以釣組將之「吊」近標點,釣友遂以「吊芭樂」稱之;它與一般誘餌方法有何差異?有,其優點如下--
一、投擲標點準確性高,誘餌量多範圍小,誘使魚群更接近下竿標點覓食。
二、可依效果需要調整將粒狀飼料震落的水層深度(註:如欲採用漂釣,可在餌體接觸水面之後即進行震落;反之,欲將漂浮懸游的魚層下騙至釣棚,也可以讓餌體觸底之後再行震落。)。
三、除了沒有飼料撒在水面上的「沙沙」聲誘魚功效,但芭樂餌體崩解後,餌粒分解過程所產的氣泡,同樣可以達到擬餵食狀態要求。
四、餌糰大小可自由控制,可免於池魚的戒心提高。
五、可快速轉移標點,換言之,魚窩製作的效率效極高。
上述種種優點,無怪乎被視為時下競技場合或職業池的攻堅利器;當然,吊芭樂誘魚雖效果卓越,但仍有負面的時候,譬如:當池魚出現明顯的厭食症或戒心明顯的時候(註:釣場人多或嚴冬時特別明顯。),如隨意「吊」之,恐怕適得其反,反而將標點內的驅趕出境。
另外,棲息於野釣場的野生福壽魚,躲避天敵(註:如蛇、鳥、人……)是其生存的基本條件,先別說誘餌見識過否或效果如何,有時,下竿者只要稍加移動身影,水面上連漣漪朵朵,水表下可能就是一連串的竄逃動作,所以,當您投下誘餌的同時,已經是明顯的帶著警告意味。
總之,如果以「魚獲」衡量結果,「誘魚」只是其穩定係數(註:穩定魚獲的功能)中的一小細節而已,其他還要考慮工具的準備、資訊的暢通、經驗法則、魚餌……,只要其一細則準備不夠周全,就有可能變成「變數(註:造成魚獲不如預期理想)」;而「魚獲」,正好就是介於「穩定係數」、「變數」兩參數間的平衡點矣。
對了,說了老半天,誘魚的觀念已經稍稍搞清楚了,重點是如何讓牠上鉤?就好像賣膏藥一樣,觀眾圍一圈,吊盡胃口之後,把戲如何耍?不不不!接下來的戲目太過冗長,絕非三五千字可以交代清楚,所以,攸關餌料的話題,反正來日方長,以後慢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