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台北市釣魚協會-福壽之家論壇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index.asp)
--  福壽魚之調標及浮標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list.asp?boardid=62)
----  [求助]阿!怎麼這樣子?...關於調標?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dispbbs.asp?boardid=62&id=34578)

--  作者:summer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12:11:44
--  [求助]阿!怎麼這樣子?...關於調標?

今天晚上去野池垂釣 水流不小 一開始使用5分標下去做釣(標名是清露 不知道什麼材質..不會看) 調五釣三 釣的很順 空槍很少

在一次博魚的時候魚脫勾了整組釣組纏繞的亂七八糟..就重綁了一組 順便換了一支三分標調四釣二(名子是愛之釣 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

結果惡夢來了....標的頓點很漂亮 但是空槍連連.....直釣做釣結束..囧" 不在乎魚的大小 釣多釣少 只求認真的判別每次的訊號...

希望福家的前輩們能幫小弟開導一下...多謝大家
--  作者:茗澐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12:24:30
--  

調回5分標釣頓一些,當釣敏常空槍就能考慮鉛+重或是換重一些的浮標...
當沒訊號時,可以釣敏些,降至本身+1目時還是訊號就要考慮換輕一些的浮標...
調幾釣幾無絕對!浮標會站訊號漂亮不空槍就是好標...
一隻浮標最敏感的狀態是本身+1目...
希望對您有些助益。


--  作者:阿諒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12:34:23
--  

小魚過多   3分標太敏感   過多原5分標的小訊號變大訊號~~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會回5分標   若要續以3分標下去釣   您因該要拉高釣目釣拖底一點  

延遲訊號   過濾雜訊   調4釣4看看~~不行就換重一點的浮標吧~~效果比較直接~~~
 


--  作者:阿諒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12:49:30
--  

以下個人對於調標的見解   您參考參考^^~


調標   要先了解   "浮力"   跟   "重力"   與  "水底"  的相對關西^^~

這裡所指的浮力是指浮標的"殘存浮力"   也就是您的   "調目"   而重力是指   "餌重"


假設一支標有10目   您的調目是8目(含勾  空勾時)  

掛上一餌   下水後剩下3目   那表示1餌的重力是5目    那兩餌就是10目

調標為8目浮力   無法承載10目的重力   掛上雙餌浮標必定會滅頂~~

需待"下勾"觸底(調水深)   下勾的重力改由水底承重   標目才會再次浮出水面~~

此時  1~3目內(釣目)   勾子在水底的狀態都是    上勾懸浮   下勾觸底狀    也就是一般說的比較吊的釣法


若繼續拉高太空豆(水深調深)   下勾也觸底了   下勾的重力也轉由水底承載   4~8目才會浮出水面~~

此時  4~8目內(釣目)皆是  上勾觸底   下勾已拖底狀   一般泛指的台釣法都是這個狀態


若再將水深調高(深)   鉛皮也觸底了   同樣道理   9~10目以上(標身)才會浮出水面~~

PS:一般台釣法講求一餌貼一餌拖   就無須像假設的調標一樣調目那麼多   常見都不超過6目左右


再來要牽扯一下  "子線訊號傳遞"   與   "勾距的問題"   
比較吊的釣法   雙勾的子線都是"垂直的"   對於訊號傳遞到浮標   自然會比較"直接"

但魚吸食時   因為要直接拉動浮標的殘存浮力    戒心卻會比較高   訊號也會比較亂~~

而一般的台釣法   上勾子線依然是垂直的   但下勾子線已拖底   子線是鬆的   訊號傳遞上會比較遲鈍(延遲)

魚在吸食下勾時   因為無須直接牽動浮標   戒心會比較低   頓點也會比較明確~~
不過要注意  一般的台釣法(上勾觸底下勾拖底)   勾距不宜過大

太大延遲訊號過了頭   常常會莫名其妙就中魚(或下勾常巴到魚)   可是會影響您對調標的信心的^^~

雖然偶而會有吞雙勾的狀況發生   但那至少代表那條魚"穩死的"^^~

另外浮標種類多元  製成材料(巴爾沙木   蘆葦   高粱桿   孔雀羽....)

標目設計(空心尾   實心尾  標目大小)   標身設計(高矮胖瘦流線還是倒三角)
都會影響浮標本身的訊號表現   例如常見的說法:巴爾沙木訊號會比較多    蘆葦標頓點會比較明確

標目差異   有的半公分就一個黑目   有的1公分才一個黑目   殘存浮力大小都不同  

勾子的大小   餌的狀態(餌重)   一句調幾釣幾是無法每支標都通用的(也許一餌就滅頂  也許一餌才下沉2目)  


結論  敏頓怎調??   不用在同一支標的調標上死打轉啦~

您換支標(換輕或換重   種類)   改變一下殘存浮力(或浮標本身標體設計所帶來的靈敏度差)的大小和訊號表現的特性

或換個子線(粗細  長短)   之類的不也可以控制訊號大小?????


對我而言   調目多才會掛上一餌大概看一下吃幾目   調目少只看掛上一餌後會不會滅頂 

剩下的只是您要雙勾在水底是"哪個狀態"~~還有您想讓魚拉動多少"殘存浮力"這兩項而已~~

號少(龜毛)想辦法做出訊號    號大(亂)想辦法延遲    一切看"魚情"(咬度)~~~

哪個是敏釣???對我而言  敏鈍沒有一定  "選對設定就是敏釣"~還是那句話   一切看魚情^^~

總而言之~~調標沒有一定的~怎調都好~~ 都有入嘴的號的  "只要看得懂"就好   "打的到魚"最重要^^~


--  作者:kohn8888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12:55:10
--  
以下是引用阿諒在2011/9/28 上午 12:34:23的發言:

小魚過多   3分標太敏感   過多原5分標的小訊號變大訊號~~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會回5分標   若要續以3分標下去釣   您因該要拉高釣目釣拖底一點  

延遲訊號   過濾雜訊   調4釣4看看~~不行就換重一點的浮標吧~~效果比較直接~~~

+1  我很認同......
--  作者:gary9464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05:36:40
--  
以下是引用阿諒在2011/9/28 上午 12:49:30的發言:

以下個人對於調標的見解   您參考參考^^~


調標   要先了解   "浮力"   跟   "重力"   與  "水底"  的相對關西^^~

這裡所指的浮力是指浮標的"殘存浮力"   也就是您的   "調目"   而重力是指   "餌重"


假設一支標有10目   您的調目是8目(含勾  空勾時)  

掛上一餌   下水後剩下3目   那表示1餌的重力是5目    那兩餌就是10目

調標為8目浮力   無法承載10目的重力   掛上雙餌浮標必定會滅頂~~

需待"下勾"觸底(調水深)   下勾的重力改由水底承重   標目才會再次浮出水面~~

此時  1~3目內(釣目)   勾子在水底的狀態都是    上勾懸浮   下勾觸底狀    也就是一般說的比較吊的釣法


若繼續拉高太空豆(水深調深)   下勾也觸底了   下勾的重力也轉由水底承載   4~8目才會浮出水面~~

此時  4~8目內(釣目)皆是  上勾觸底   下勾已拖底狀   一般泛指的台釣法都是這個狀態


若再將水深調高(深)   鉛皮也觸底了   同樣道理   9~10目以上(標身)才會浮出水面~~

PS:一般台釣法講求一餌貼一餌拖   就無須像假設的調標一樣調目那麼多   常見都不超過6目左右


再來要牽扯一下  "子線訊號傳遞"   與   "勾距的問題"   
比較吊的釣法   雙勾的子線都是"垂直的"   對於訊號傳遞到浮標   自然會比較"直接"

但魚吸食時   因為要直接拉動浮標的殘存浮力    戒心卻會比較高   訊號也會比較亂~~

而一般的台釣法   上勾子線依然是垂直的   但下勾子線已拖底   子線是鬆的   訊號傳遞上會比較遲鈍(延遲)

魚在吸食下勾時   因為無須直接牽動浮標   戒心會比較低   頓點也會比較明確~~
不過要注意  一般的台釣法(上勾觸底下勾拖底)   勾距不宜過大

太大延遲訊號過了頭   常常會莫名其妙就中魚(或下勾常巴到魚)   可是會影響您對調標的信心的^^~

雖然偶而會有吞雙勾的狀況發生   但那至少代表那條魚"穩死的"^^~

另外浮標種類多元  製成材料(巴爾沙木   蘆葦   高粱桿   孔雀羽....)

標目設計(空心尾   實心尾  標目大小)   標身設計(高矮胖瘦流線還是倒三角)
都會影響浮標本身的訊號表現   例如常見的說法:巴爾沙木訊號會比較多    蘆葦標頓點會比較明確

標目差異   有的半公分就一個黑目   有的1公分才一個黑目   殘存浮力大小都不同  

勾子的大小   餌的狀態(餌重)   一句調幾釣幾是無法每支標都通用的(也許一餌就滅頂  也許一餌才下沉2目)  


結論  敏頓怎調??   不用在同一支標的調標上死打轉啦~

您換支標(換輕或換重   種類)   改變一下殘存浮力(或浮標本身標體設計所帶來的靈敏度差)的大小和訊號表現的特性

或換個子線(粗細  長短)   之類的不也可以控制訊號大小?????


對我而言   調目多才會掛上一餌大概看一下吃幾目   調目少只看掛上一餌後會不會滅頂 

剩下的只是您要雙勾在水底是"哪個狀態"~~還有您想讓魚拉動多少"殘存浮力"這兩項而已~~

號少(龜毛)想辦法做出訊號    號大(亂)想辦法延遲    一切看"魚情"(咬度)~~~

哪個是敏釣???對我而言  敏鈍沒有一定  "選對設定就是敏釣"~還是那句話   一切看魚情^^~

總而言之~~調標沒有一定的~怎調都好~~ 都有入嘴的號的  "只要看得懂"就好   "打的到魚"最重要^^~

受益良多


--  作者:優閒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06:57:30
--  
謝謝各位大大傳授分享!
--  作者:gandhong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07:27:11
--  
以下是引用阿諒在2011/9/28 上午 12:49:30的發言:

以下個人對於調標的見解   您參考參考^^~


調標   要先了解   "浮力"   跟   "重力"   與  "水底"  的相對關西^^~

這裡所指的浮力是指浮標的"殘存浮力"   也就是您的   "調目"   而重力是指   "餌重"


假設一支標有10目   您的調目是8目(含勾  空勾時)  

掛上一餌   下水後剩下3目   那表示1餌的重力是5目    那兩餌就是10目

調標為8目浮力   無法承載10目的重力   掛上雙餌浮標必定會滅頂~~

需待"下勾"觸底(調水深)   下勾的重力改由水底承重   標目才會再次浮出水面~~

此時  1~3目內(釣目)   勾子在水底的狀態都是    上勾懸浮   下勾觸底狀    也就是一般說的比較吊的釣法


若繼續拉高太空豆(水深調深)   下勾也觸底了   下勾的重力也轉由水底承載   4~8目才會浮出水面~~

此時  4~8目內(釣目)皆是  上勾觸底   下勾已拖底狀   一般泛指的台釣法都是這個狀態


若再將水深調高(深)   鉛皮也觸底了   同樣道理   9~10目以上(標身)才會浮出水面~~

PS:一般台釣法講求一餌貼一餌拖   就無須像假設的調標一樣調目那麼多   常見都不超過6目左右


再來要牽扯一下  "子線訊號傳遞"   與   "勾距的問題"   
比較吊的釣法   雙勾的子線都是"垂直的"   對於訊號傳遞到浮標   自然會比較"直接"

但魚吸食時   因為要直接拉動浮標的殘存浮力    戒心卻會比較高   訊號也會比較亂~~

而一般的台釣法   上勾子線依然是垂直的   但下勾子線已拖底   子線是鬆的   訊號傳遞上會比較遲鈍(延遲)

魚在吸食下勾時   因為無須直接牽動浮標   戒心會比較低   頓點也會比較明確~~
不過要注意  一般的台釣法(上勾觸底下勾拖底)   勾距不宜過大

太大延遲訊號過了頭   常常會莫名其妙就中魚(或下勾常巴到魚)   可是會影響您對調標的信心的^^~

雖然偶而會有吞雙勾的狀況發生   但那至少代表那條魚"穩死的"^^~

另外浮標種類多元  製成材料(巴爾沙木   蘆葦   高粱桿   孔雀羽....)

標目設計(空心尾   實心尾  標目大小)   標身設計(高矮胖瘦流線還是倒三角)
都會影響浮標本身的訊號表現   例如常見的說法:巴爾沙木訊號會比較多    蘆葦標頓點會比較明確

標目差異   有的半公分就一個黑目   有的1公分才一個黑目   殘存浮力大小都不同  

勾子的大小   餌的狀態(餌重)   一句調幾釣幾是無法每支標都通用的(也許一餌就滅頂  也許一餌才下沉2目)  


結論  敏頓怎調??   不用在同一支標的調標上死打轉啦~

您換支標(換輕或換重   種類)   改變一下殘存浮力(或浮標本身標體設計所帶來的靈敏度差)的大小和訊號表現的特性

或換個子線(粗細  長短)   之類的不也可以控制訊號大小?????


對我而言   調目多才會掛上一餌大概看一下吃幾目   調目少只看掛上一餌後會不會滅頂 

剩下的只是您要雙勾在水底是"哪個狀態"~~還有您想讓魚拉動多少"殘存浮力"這兩項而已~~

號少(龜毛)想辦法做出訊號    號大(亂)想辦法延遲    一切看"魚情"(咬度)~~~

哪個是敏釣???對我而言  敏鈍沒有一定  "選對設定就是敏釣"~還是那句話   一切看魚情^^~

總而言之~~調標沒有一定的~怎調都好~~ 都有入嘴的號的  "只要看得懂"就好   "打的到魚"最重要^^~

真的是老師父級的..........趕快學起來.感謝分享!
--  作者:fish_fish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08:41:25
--  
以下是引用阿諒在2011/9/28 上午 12:49:30的發言:

以下個人對於調標的見解   您參考參考^^~


調標   要先了解   "浮力"   跟   "重力"   與  "水底"  的相對關西^^~

這裡所指的浮力是指浮標的"殘存浮力"   也就是您的   "調目"   而重力是指   "餌重"


假設一支標有10目   您的調目是8目(含勾  空勾時)  

掛上一餌   下水後剩下3目   那表示1餌的重力是5目    那兩餌就是10目

調標為8目浮力   無法承載10目的重力   掛上雙餌浮標必定會滅頂~~

需待"下勾"觸底(調水深)   下勾的重力改由水底承重   標目才會再次浮出水面~~

此時  1~3目內(釣目)   勾子在水底的狀態都是    上勾懸浮   下勾觸底狀    也就是一般說的比較吊的釣法


若繼續拉高太空豆(水深調深)   下勾也觸底了   下勾的重力也轉由水底承載   4~8目才會浮出水面~~

此時  4~8目內(釣目)皆是  上勾觸底   下勾已拖底狀   一般泛指的台釣法都是這個狀態


若再將水深調高(深)   鉛皮也觸底了   同樣道理   9~10目以上(標身)才會浮出水面~~

PS:一般台釣法講求一餌貼一餌拖   就無須像假設的調標一樣調目那麼多   常見都不超過6目左右


再來要牽扯一下  "子線訊號傳遞"   與   "勾距的問題"   
比較吊的釣法   雙勾的子線都是"垂直的"   對於訊號傳遞到浮標   自然會比較"直接"

但魚吸食時   因為要直接拉動浮標的殘存浮力    戒心卻會比較高   訊號也會比較亂~~

而一般的台釣法   上勾子線依然是垂直的   但下勾子線已拖底   子線是鬆的   訊號傳遞上會比較遲鈍(延遲)

魚在吸食下勾時   因為無須直接牽動浮標   戒心會比較低   頓點也會比較明確~~
不過要注意  一般的台釣法(上勾觸底下勾拖底)   勾距不宜過大

太大延遲訊號過了頭   常常會莫名其妙就中魚(或下勾常巴到魚)   可是會影響您對調標的信心的^^~

雖然偶而會有吞雙勾的狀況發生   但那至少代表那條魚"穩死的"^^~

另外浮標種類多元  製成材料(巴爾沙木   蘆葦   高粱桿   孔雀羽....)

標目設計(空心尾   實心尾  標目大小)   標身設計(高矮胖瘦流線還是倒三角)
都會影響浮標本身的訊號表現   例如常見的說法:巴爾沙木訊號會比較多    蘆葦標頓點會比較明確

標目差異   有的半公分就一個黑目   有的1公分才一個黑目   殘存浮力大小都不同  

勾子的大小   餌的狀態(餌重)   一句調幾釣幾是無法每支標都通用的(也許一餌就滅頂  也許一餌才下沉2目)  


結論  敏頓怎調??   不用在同一支標的調標上死打轉啦~

您換支標(換輕或換重   種類)   改變一下殘存浮力(或浮標本身標體設計所帶來的靈敏度差)的大小和訊號表現的特性

或換個子線(粗細  長短)   之類的不也可以控制訊號大小?????


對我而言   調目多才會掛上一餌大概看一下吃幾目   調目少只看掛上一餌後會不會滅頂 

剩下的只是您要雙勾在水底是"哪個狀態"~~還有您想讓魚拉動多少"殘存浮力"這兩項而已~~

號少(龜毛)想辦法做出訊號    號大(亂)想辦法延遲    一切看"魚情"(咬度)~~~

哪個是敏釣???對我而言  敏鈍沒有一定  "選對設定就是敏釣"~還是那句話   一切看魚情^^~

總而言之~~調標沒有一定的~怎調都好~~ 都有入嘴的號的  "只要看得懂"就好   "打的到魚"最重要^^~

確定有魚,水流又大何不直接釣走鉛?.如此鉛片座以下的東西都不必考慮!!
這篇文章真的很精彩...
因為2魚看的懂!!..
鉛片座(不管固定或是可動的)以上其實只有分段鉛還會影響浮標..
以下的重點..阿諒前輩描述的很清楚!!..謝謝分享^^!~


--  作者:釣魚小文
--  發佈時間:2011/9/28 上午 08:41:37
--  
以下是引用阿諒在2011/9/28 上午 12:49:30的發言:

以下個人對於調標的見解   您參考參考^^~


調標   要先了解   "浮力"   跟   "重力"   與  "水底"  的相對關西^^~

這裡所指的浮力是指浮標的"殘存浮力"   也就是您的   "調目"   而重力是指   "餌重"


假設一支標有10目   您的調目是8目(含勾  空勾時)  

掛上一餌   下水後剩下3目   那表示1餌的重力是5目    那兩餌就是10目

調標為8目浮力   無法承載10目的重力   掛上雙餌浮標必定會滅頂~~

需待"下勾"觸底(調水深)   下勾的重力改由水底承重   標目才會再次浮出水面~~

此時  1~3目內(釣目)   勾子在水底的狀態都是    上勾懸浮   下勾觸底狀    也就是一般說的比較吊的釣法


若繼續拉高太空豆(水深調深)   下勾也觸底了   下勾的重力也轉由水底承載   4~8目才會浮出水面~~

此時  4~8目內(釣目)皆是  上勾觸底   下勾已拖底狀   一般泛指的台釣法都是這個狀態


若再將水深調高(深)   鉛皮也觸底了   同樣道理   9~10目以上(標身)才會浮出水面~~

PS:一般台釣法講求一餌貼一餌拖   就無須像假設的調標一樣調目那麼多   常見都不超過6目左右


再來要牽扯一下  "子線訊號傳遞"   與   "勾距的問題"   
比較吊的釣法   雙勾的子線都是"垂直的"   對於訊號傳遞到浮標   自然會比較"直接"

但魚吸食時   因為要直接拉動浮標的殘存浮力    戒心卻會比較高   訊號也會比較亂~~

而一般的台釣法   上勾子線依然是垂直的   但下勾子線已拖底   子線是鬆的   訊號傳遞上會比較遲鈍(延遲)

魚在吸食下勾時   因為無須直接牽動浮標   戒心會比較低   頓點也會比較明確~~
不過要注意  一般的台釣法(上勾觸底下勾拖底)   勾距不宜過大

太大延遲訊號過了頭   常常會莫名其妙就中魚(或下勾常巴到魚)   可是會影響您對調標的信心的^^~

雖然偶而會有吞雙勾的狀況發生   但那至少代表那條魚"穩死的"^^~

另外浮標種類多元  製成材料(巴爾沙木   蘆葦   高粱桿   孔雀羽....)

標目設計(空心尾   實心尾  標目大小)   標身設計(高矮胖瘦流線還是倒三角)
都會影響浮標本身的訊號表現   例如常見的說法:巴爾沙木訊號會比較多    蘆葦標頓點會比較明確

標目差異   有的半公分就一個黑目   有的1公分才一個黑目   殘存浮力大小都不同  

勾子的大小   餌的狀態(餌重)   一句調幾釣幾是無法每支標都通用的(也許一餌就滅頂  也許一餌才下沉2目)  


結論  敏頓怎調??   不用在同一支標的調標上死打轉啦~

您換支標(換輕或換重   種類)   改變一下殘存浮力(或浮標本身標體設計所帶來的靈敏度差)的大小和訊號表現的特性

或換個子線(粗細  長短)   之類的不也可以控制訊號大小?????


對我而言   調目多才會掛上一餌大概看一下吃幾目   調目少只看掛上一餌後會不會滅頂 

剩下的只是您要雙勾在水底是"哪個狀態"~~還有您想讓魚拉動多少"殘存浮力"這兩項而已~~

號少(龜毛)想辦法做出訊號    號大(亂)想辦法延遲    一切看"魚情"(咬度)~~~

哪個是敏釣???對我而言  敏鈍沒有一定  "選對設定就是敏釣"~還是那句話   一切看魚情^^~

總而言之~~調標沒有一定的~怎調都好~~ 都有入嘴的號的  "只要看得懂"就好   "打的到魚"最重要^^~

受益良多啊老師父~~~~~有沒有得拜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