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khckol
-- 發佈時間:2008/8/27 下午 07:54:01
-- [轉貼]怎樣將漂調出清晰的頓口
怎樣將漂調出清晰的頓口(發表於:老漁翁舊網,作者:運哥) 近日上老鬼釣魚論壇有一篇文章感覺不錯,想與各位釣友分享! 為尊重著作權特聲明本文引用至:老鬼釣魚論壇
調標對手竿釣者來說絕對是重要的,不懂調標而能釣好魚者,幾希。但魚餌也不可偏廢,同一個人、同一時間與釣點、同樣的標、同樣的調法、同樣的餌比重,當餌味不一樣時,百分之百有不一樣的咬度,不信此者,自說釣魚功夫有多麼厲害時,終會讓人存疑的。但是,好餌易求,錢花下去即可得,好標難覓,所花金錢高低與標之好壞並無絕對關係。標之好壞鑒於製造時配比之得宜否、與適用目標魚種魚情的定位有關,反與外觀美醜無必要關聯,許多製標者不懂調標,實是誤人誤己,買標者若不解其中奧妙,認為浮標「應該都是一樣」的話,那釣魚功夫要登大雅之堂很難。標絕對有好壞之分,沒辦法自己製做者,也要花一點時間去實釣測試,才能覓得稱手好標來。得好標後,仍要懂「依魚情、順標性」來調標,調釣視野要放大,不必堅持於靈鈍間,觀標訊要知魚心、懂魚情,想像自己就是水中魚,今日食欲如何?願出多少『力道』來拉動餌料?原因何在?換不同魚餌或比重是否會改善其拉力值?
在實釣過程中,配合魚情使用適當釣組只算是基本功,但如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浮標殘存力道調與「當時」魚嘴拉力值相近的話,方稱得上是得魚心、會調標!釣者能明此理,即知真正「靈與鈍」何在。萬事皆動態,不必苦守在某點。釣魚者貴知魚,而非單純聚焦於標、餌、釣組而已,懂得個中原委,對浮標各種訊號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自然一目了然,一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矣。個人曾在網路上發表過此論點,可惜知者、信者不多,所謂留待有緣吧!
附帶一提,網路上的文章是無國界的,既然敢在網路上發表,目的當然是廣為流傳、造福諸釣友,不過,在此呼籲仍要尊重原作者,引用本無可厚非,但請不要改變了原文的出處或稱謂,徒讓原作者觀後五味雜陳而已,雖不求名,卻也不能被改名吧?!如長此以往,相信會影響爾後發表文章的意願。黃山釣鼇客的說法:『標相有沒有「一頓」,跟能不能抓住一頓,這是二回事』,能否抓得住「一頓」,的確是要苦練加經驗,沒有不二法門,所謂觀標與揚竿的基本功夫是也。至於標相會不會產生「一頓」,除了魚要肯就餌外,調釣的殘存得當否才是關鍵,能調至最佳點者,可忠實反應水底狀況,往往頓點多而明確,輕鬆即可抓住;調至次之者,魚食口大時頓點突出、食口小時頓點隱晦,標訊上上下下居多,要抓好頓點會辛苦些;調不好者,有魚沒魚難分辨,浮標會動、久久有這麼一頓點就算不錯了。所以,這頓點清晰否操之在我,不要寄託在魚兒的捧場否。
個人作釣習慣抓第一魚訊,因此調釣時對「一頓」即能中魚的要求非常高,先前提出的「依魚嘴拉力值」調殘存的說法,也是由此衍生出來的,不論冬夏,只要魚兒有靠肯就餌,必有一其偏好的殘存力範圍存在,此範圍冬窄夏寬,刁嘴時窄、好嘴時寬,時時在變,在下名之曰:「魚嘴拉力值」,是浮力的反作用力,釣組殘存若能調到此範圍內(過高過低都不宜),魚訊必定最漂亮,輕脆的頓點於焉產生。所謂觀標知魚,就是作釣時,要「迅速」找出或測出此值來。這個區間過小時,調釣常會「減一分太瘦、增一分太肥」,拿捏間不好掌握,「零浮力點」之說可能就是這樣傳開的。一些不好的浮標,甚至永遠調不到此一範圍內!
如何觀標知魚?以下舉簡單例子,希望借此拋磚引玉、釣出大魚:首先要知道,魚兒並非每次看到餌料都是一口吞食的,大多時候會先透過輕吸來感應下一步是否要真吞食,「感覺不對」時,甚至光碰不食。所以,當看見標訊「連續輕點」卻無頓點,感覺魚有食欲但不太肯出力時,排除餌料不對味的因素後,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釣組的殘存調太大,超過魚嘴拉力值的範圍了,這時可加鉛或朝調鈍的方向去修正,儘量向下趨近該範圍;如果出現大動作的下頓訊號,揚竿卻不中或巴到魚,或者浮標的訊號非常遲鈍微弱、似有還無時,那可能是殘存太小或成為負值,把A線或非吸餌等動作,放大成為漂亮的假魚訊了,或者是餌料過於貼底,魚懶得出力去吸上來所致,這時透過剪鉛或調靈些,可向上趨近魚嘴的拉力範圍。如此一來一往的調整,必會找出漂亮魚訊的區間所在,此即所謂依魚情調標的具體作法是也。不過,這區間是會隨著時間的經過、魚飽食度與戒心的增加、天候變化等,動態位移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老手,明明已經在上魚了,還會不斷調釣的原因,因為「好,還要更好」吧!「依魚情調標」,算是對調標基本功熟悉後,另一境界的調釣心法,初學者仍要對基本功用心體會學習,才比較容易感受出來,如把基本功丟一邊,直接憑個人直覺調標,可能到頭來還是不知其所以然,對提升釣技會有所阻礙。
天候、水溫、釣場、魚餌比重、魚的食性、使用釣組的不同等,都是會影響魚訊反應的因素之一,江南與北方標像有所不同,可能影響的因素太多了,除了天候外,其它非得長期記錄實證,否則很難客觀論斷。就舉餌料比重為例,即使在同一釣點、同一時間、同一人、同樣釣組、物件魚同是鯽魚、在同樣的調釣目數下,光用了不同比重的餌料,反應出來的魚訊就會有天壤之別。在相同調釣的目數下,餌料比重愈輕,釣組的殘存愈大,反應出來的魚訊,遇刁嘴魚或魚情不佳時,會連續輕點或無魚訊,生口魚或咬度高時,一頓即可中魚,小雜魚則上上下下、訊號較雜;餌料比重變大時,釣組的殘存相對愈小,回鍋或刁嘴魚會較無戒心,反應出來的魚訊,一頓即可中魚,生口魚則空竿率會偏高,往往出現漂亮的一頓不上魚,假魚訊變多了,不過,小雜魚的反應會變遲緩些。這也是為何調釣一樣時,用顆粒搓餌釣,感覺魚訊較多、不好拿捏,拉餌的魚訊雖較少、但較準確的原因(針對目標魚而言)。所以,拉餌釣滑魚,釣組殘存宜調低些,可修正魚訊過少的缺失。上述原則,是個人依魚情調釣的一種判斷依據,是否人人適用,則不得而知了!
網路無國界,迅速即時,許多資源也是free的,願意在網路發表心得的釣友,都不是靠此吃飯或想從中牟利,所以反應會比較真實而有人情味,這也是它最大的優點。專業人士或以此為生者,有五斗米之壓力,是不能與業餘者互相比較或同堂論對錯的。浮標分真貨、假貨的意義不大,倒不如分好壞來得有用些,如果認為同一品牌的標都一樣好的話,可能會失望或迷失的。標絕對有好壞之分,與真貨、假貨,高檔貨或便宜貨之分,意境是不同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好標如寶劍,如何挑出一把椅天劍、屠龍刀來,真要靠些機緣巧合加一點運氣的。對於形形色色的市售標,個人早在三年前即已放棄,改為自行研磨手作了。可以這麼說,每次作釣,其實就是在試新標而已,也因此,對標的感覺才能更深入一些。所以,當有人也體會到好標難求時,這是好現象,是釣技即將往上突破的徵兆,在時間許可下,個人會建議不如親自去做浮標吧,對釣技的提升,當有重大助益的。
手研標的素材,以蘆葦較便宜且易取得,但剖製多工,材質密度偏高,魚訊活潑度不夠;巴爾沙木較易研磨,材質密度小,魚訊較佳,但標體脆弱,釣法粗暴者不適用,取得也不易。目前個人以巴爾沙木為主,取其材質佳又容易製作,當晚製作,隔天即可下水試標之便。不過,研磨時粉末多,須戴口罩,以保健康。市售標唯有下水實釣後,才能定出好壞等級,換句話說,如果自認調釣工夫不錯,下水二、三次後,左調右釣都無法抓住魚嘴的話,建議可以放棄這支標了,免得誤了更多的青春。有人一定會感到浪費,但長期使用一支不好的標作釣,其付出的無形成本,會更高的。
所以,如果浮標本身就不好的話,想要調到一頓即中魚的境界,難矣,若還想靠特殊調法來補強,更難。個人認為依魚情調釣的第一步,用的標本身即不能太差,次要判斷今日的魚咬度如何,粗估出魚嘴的拉力值來,再換算成調釣的殘存值,即調目的高低。如果懶得或不曉得咬度如何,可以「一顆餌的重量」當調目入手,後續再依魚情而調。這是一般準確比率較高的調法,也是一般魚嘴拉力值常會座落的範圍之一。不過,心中要清楚一點,再好的浮標,入水一段時間後,調目都會變少些,如原先的6目,30分鐘後,可能降為4目了,反應出的魚訊活潑度會降低,感覺好像魚比較不咬一樣,那是真不咬還是假不咬,心中當明辨之,否則會對調標存疑的,這也是許多釣者常疏忽的地方。調釣無定法,釣到最後,若看標訊即知現在的【調目】是多少的話,是否一定要從調幾釣幾入手,倒沒那麼重要了。
釣魚可以說是一種禪境,層層疊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每個人的悟境不同。不過,總歸一句話,人正心、魚正吃,把正確的釣魚觀念好好推廣,才是常保青山綠水之道。 魚吃口不好,原因很多,須對症下藥,方能得解。例如,因調標過鈍所造成的魚訊不佳,【調靈釣靈】即可解之,此時【調鈍釣靈】則原地踏步、幫助不大;因魚嘴刁滑造成的魚口不佳,【調鈍釣靈】則可解之,此時的【調靈釣靈】反會火上加油、咬況更差。以上都是一個調釣的大原則而已,實際運用時,往往並簡單套用即可,因為形成魚口不佳的因素常會是「同時存在」、或是「正反因素互相抵消後的殘餘」所造成的,想用單一藥品去治療多重併發症,是稱不上對症下藥的。
依標訊來判斷魚情,依魚情估算魚嘴拉力值,再據以調整釣組殘存,是近來個人經實證後,認為最佳的調釣入門心法。因為,所謂【標訊】,是魚口經多種正反因素平衡後,所反應出來的『綜合結果』,是最真實也是最齊全的垂釣資訊,細心去解讀、觀察,只要參透了,自然頓悟。只希望對靈鈍高低等迷惑者,有一點點幫助而已,對想提升釣技者,謀互相交流精進,不為名也不圖利的。 回答諸釣友
釣法上,實在沒有必要分『台釣或傳統釣』、『競技或非競技釣』等,只要是時下最合用、最佳的釣法,在你周邊垂手可得者,均可擇優而用,不必有派系之分,如此才能廣納百川而茁壯。古老中國有許多偉大的發明或技藝,就是在這種【門派】意識作祟下,只傳子孫或傳門徒,終漸泯沒而成絕響。歷史殷鑒不遠,希望中國人能揚眉吐氣者,當記取教訓。近來網路上,習慣將釣法強分成傳統與非傳統釣、競技與非競技釣,甚至互相撻伐,個人深不以為然,因為釣法如分合宜或不合宜,還說得過去,但真要分出好壞高低,則不易公斷。這也是淡水釣魚專案要納入國際比賽時,客觀、公平之標準不易建立的原因。例如,各地魚種之不同,與當地氣候、習性有關,是否一定要釣鯽,光這點要取得一致性,就不太容易了,何況其它。再如,臺灣地區釣福壽魚是主流,釣鯽只是少數而已,釣幼鯽者幾乎不見,所以,拉餌在臺灣尚不風行;至於拉餌釣好不好,個人絕對會說『好』,但要看用在什麼地方而已。
如果問『風浪大是否適用台釣釣鯽?』,個人倒覺得不如改問:「風浪中,如何釣鯽?」會比較妥當,視野寬廣些。風浪中釣鯽,首先要判斷天候魚情,其次是要克服【水流】的問題。如果風浪之來,是因天候驟變所致(如北風乍現),此時鯽魚一般魚訊不佳,用什麼釣法都沒用,建議收竿回家;如果風浪之來,是暑熱之後的涼風襲人,或是連續多天的一致情形,此時鯽魚咬度推斷應不錯,個人則會採用近【調雙餌水準】的釣法,即釣飄一些,與一般人【釣拖底】的觀念稍有出入,取其【繃緊母線】的功用。鈎距也會稍加大些,藉以放大魚訊。以上二式,都是加大殘存的調法,魚嘴好時沒問題,魚嘴稍差或稍刁時,則不利作釣,個人習慣會輔以【活標座法】,降低就餌瞬間的殘存值,可改善魚訊。風浪中觀標訊是一大考驗,魚口大時不成問題,魚口小則抓出【節奏感】是關鍵,要能區別出風浪節奏與魚訊的不同感覺來。
垂釣時,要清楚水底的平坦高低,也要知道水流的方向,更要明白現在實際上的調釣數目剩多少,與原先的目數差多少。注意魚情變化之餘,亦須關心自己釣組的殘存,是否如早先的設定值,滲水、子線長度不同、鈎距不同(尤其剛換子線組後)、餌料乾濕度不同等,都是影響因素,多多全面留心,疑惑自清明。魚訊不多或出現上浮魚訊,是調釣過鈍的徵兆,要適時檢查釣組設定是否有誤差了。調釣的基本功,貴在體驗力行,談論者已多,在此就不贅述。新舊非我本意,『今是昨非』才是重點。『今是昨非』者,表示願意自我修正錯誤,是不停成長的表徵,這也是一般學釣者的正常感覺。至於兄台問的情形,個人因較少在大河畔釣魚,對水流動下的溪河釣場不熟悉,也不曉得兄台的目標魚為何,所以不敢冒然回答。天熱魚上浮,加上水深魚又稀,魚層並不好抓,要底釣可能是個挑戰。不過,河畔水流又風大,含氧量不成問題,魚不會真浮頭,最怕它散落各泳層,所以抓對魚層是前提,或者,定點重餌將魚層下壓亦可。遭驚嚇的釣場,魚一般靠岸不易,長竿為宜,但長竿水更深,魚層更不好掌握。2號標,吃鉛約三分重,在長竿、深水區似嫌過輕。至於在流水中如何調釣,前項已有個人看法,如不適用,還請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