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台北市釣魚協會-福壽之家論壇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index.asp) -- 『福壽之家釣魚文章收錄區』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list.asp?boardid=23) ---- [原創]有請牛頓來喝茶...調標原理---作者:weber(徐福運) (http://taipeifishing.com/bbs2/dispbbs.asp?boardid=23&id=3563) |
-- 作者:weber -- 發佈時間:2006/9/18 上午 11:52:43 -- [原創]有請牛頓來喝茶...調標原理---作者:weber(徐福運)
有請牛頓來喝茶 阿氏定理成立的前題是:「物體浸入水中時」,所以,要符合此定理,一定要先把物體「強壓入水」成立。但是,他並沒有把「物體壓入水中所需的動力來源或過程」交代清楚,因為,他討論的是平衡後的靜止狀態,而非動態的平衡過程。而這個下壓的動作與力道,與物體的密度與材質息息相關,是一個變量,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事實上,既然相同體積的物體完全浸入水中時,會產生相同的浮力,它就是一個定量,那我們根本可以忽略掉阿氏定理,將其定性化,讓垂釣的思考模組更單純,在試驗與討論時,才不容易鑽牛角尖。密度不同的的標體,自重必然不同,向下的力道必有差異,這已涉及牛頓相關的定律了。 二支同體積、體型,不同材質與密度的浮標,如果將密度較大(自重大)者,調成水平後,把其所用的鉛重去調另一支密度較小者,則被下拉的標身入水深度,必然高於水平;也就是說,當"下壓力道相同"時,自重輕的浮標所受的浮力較小(未完全入水),而自重大者所受的浮力較大(完全入水)。如要達二者皆為水平(完全入水、浮力相同)狀態的話,自重輕者必然要支出更多的下壓力道(鉛重)才行,這就是浮力相同(不變)、下壓力不同(變量)的模組。因此,一般人認為二者「浮力不同」的情形,嚴格說來,應該是「下壓力道不同」才對,大家把它們搞混了。依牛頓的說法(第三定律),下壓力道不同,其反作用力當然不同,魚訊自然有差異。 反彈的大小(即魚訊的上下幅度),又與外力變動的強弱有關。而自重輕的浮標吃鉛重,同樣在鉛重失衡時(線組非垂直、失去或減少制衡作用),向下的作用力損失必然較大,在浮力不變的條件下(阿式定理),反彈力道當然大於吃鉛輕、自重大者,這也是我們認為標訊活潑的原因。不過,重鉛要被上拉,或說讓鉛重處於失重(線組非垂直、無直接牽制作用)狀態,所需的外力(魚嘴拉力)自然要大些,魚是否願意支出此力,則要依魚情而論了。這就是說,依魚嘴的不同,鉛座被上下移動的程度也不同,魚訊的差異於焉產生。
|
-- 作者:邱哥 -- 發佈時間:2006/9/18 下午 08:24:46 -- 給weber 兄 拜讀 weber兄 及李歌與 暈車 等前輩高論,自喜功力大增 感謝 weber兄的指導! |
-- 作者:傑瑞 -- 發佈時間:2006/9/18 下午 11:35:33 -- 回覆:(weber)[原創]有請牛頓來喝茶...調標原理 weber兄: 謝謝您如此用心分享,在下著實受益良多。 個人可以了解您對反作用力的看法,但使釣組在魚 吸食後又往上回彈的力量應不可稱為反作用力,畢竟 釣組是受力者而非施力者,使釣組回彈的力量來自下 沉時額外產生的浮力和魚回吐的施力。 |
-- 作者:weber -- 發佈時間:2006/9/19 上午 11:43:06 -- 很久沒向J老師請益了,還是依然堅持物理學的份際,一點都不含糊…感謝。 垂釣的動態過程中,當餌料下沉、餌重由池底承接時,池底會有一”反作用”之支撐力出現,此時的釣組是”施力者”,所以稱此支撐力為”反作用力”沒問題;但當魚破壞平衡造成釣組運動時,不管是A線或吸吐餌造成,都會多出一股力道來,此時的釣組反成為”受力”者、非”施力”者…因此稱反彈力道為”反作用力”的確亂掉了…釣魚,從掛餌拋竿、下沉、貼底、餌化、水流、魚就餌…到揚竿,是一種”動”的變化過程,光餌貼底、魚吸吐餌、鐘擺、餌再下沉…,”施力者”角色都可能互換好幾次了,未明辨而統稱之,實有不妥。感謝J老師的批閱! 釣魚,其實只要知道何為「調4釣2」或加減鉛,不需懂調釣或力學原理,一樣可以簡單上魚的。因為在魚的世界中,只有「要不要吃這顆餌」的念頭而已,例如:味道合口嗎?有其它魚在搶嗎?我吸得動魚餌嗎?這顆餌有沒有危險性?我吃飽了嗎?…等,這些因素加起來後,會形成”當時”魚拉動此顆餌的意願程度,個人稱之為「魚嘴拉力值」;如果作釣當時,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感受到「魚嘴拉力值」的大小,則只要將「整體釣組的殘存力」,調與此值相同,魚訊一定是最漂亮的…這不是玄學,經驗累積即能做到,此即「依魚情調釣」心法的由來。這方法,不是獨創,是一些老師傅在池邊作釣時,自然而然會做的動作,只是他們沒有予以文字化而已。 落落長的文章,不是要讓人頭暈的,謹供有興趣者參考而已;很多路,前人已走過,想研究者,就不需繞遠路或重蹈覆轍了,省下的時間…可花在更精進的地方。 |
-- 作者:傑瑞 -- 發佈時間:2006/9/19 下午 12:48:24 -- 回覆:(weber)很久沒向J老師請益了,還是依然堅持物... 的確,好好拜讀weber兄的大作,會讓後進少走 許多冤枉路,大家該好好給予鼓勵,再挖出多點 weber兄的壓箱寶。 |
-- 作者:jackie -- 發佈時間:2006/9/20 下午 01:22:54 -- 清楚.明白.讚.謝謝 |
-- 作者:潘哲明 -- 發佈時間:2006/9/20 下午 07:57:27 -- 看到眼睛花掉頭殼暈掉還是不懂,釣魚這麼難嗎? |
-- 作者:weber -- 發佈時間:2006/9/22 下午 02:42:46 -- 釣魚難不難?視目的而定。如純為休閒或娛樂,而不在乎魚量多寡的話,真的一點都不難,只要浮標會動就好,不會動時,就當作魚不咬,晚上回家一樣睡得飽;快樂又不易沉迷,這樣子最符釣魚的目的了。如果想釣職業池或參加比賽,難度會增加一些些,多少還是要知道一下「調几釣几」或加減鉛的方法與時機,贏面會高些;如又想進一步知道為什麼「魚有時不咬、有時又大咬」,或「老是老闆大咬、我不咬」的話,懂一點釣魚原理,多少會有幫助的。至於本來就想致力於釣魚理論研究者,自不在話下。其實,我也覺得釣魚不難,難在將理論文字化而已。 很多老師傅不知調釣為何物,只知加減鉛而已,照樣可以上魚,這正是用時間換取經驗的例子。也就是說,管他甚麼「調几釣几」、管他甚麼誘釣合一、管他甚麼丸九還是老鬼,釣竿粗下去,時間到了,一樣成為老師傅的。這才是釣魚的正常歷程,屬最自然的情境了(非反面諷刺也)。 像這種雲霄飛車一樣長的暈文章,一般人大可不必理它,因為看了無助魚穫的增加,所以不須在意。至於對喜歡坐雲霄飛車的人來說,希望這些文章能讓你腦袋旋轉好幾圈,享受一下追風的快感…… |